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2016年卷一第24题)陈某于2010年3月4日以某日本专利文献为证据就某专利权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其提交了该专利文献的原文,但未提交其中文译文。专利复审委员会受理了该无效宣告请求,并于2010年3月6日向双方发出受理通知书。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2016年卷一第24题)陈某于2010年3月4日以某日本专利文献为证据就某专利权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其提交了该专利文献的原文,但未提交其中文译文。专利复审委员会受理了该无效宣告请求,并于2010年3月6日向双方发出受理通知书。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dmin
2018-06-28
40
问题
(2016年卷一第24题)陈某于2010年3月4日以某日本专利文献为证据就某专利权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其提交了该专利文献的原文,但未提交其中文译文。专利复审委员会受理了该无效宣告请求,并于2010年3月6日向双方发出受理通知书。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选项
A、陈某应当在2010年4月4日前提交该日本专利文献的译文
B、陈某应当在2010年4月6日前提交该日本专利文献的译文
C、陈某应当在2010年4月21日前提交该日本专利文献的译文
D、陈某可以在2010年6月2日举行口头审理的当天提交该日本专利文献的译文
答案
A,C,D
解析
外文证据的中文译文提交期限是无效申请日之后的一个月。本题中的无效宣告请求是在2010年3月4日提出。日本专利文献的中文译文需要4月4日前提交。《专利审查指南2010》4-3-4.3.1“请求人举证”中规定:“(1)请求人在提出无效宣告请求之日起一个月内补充证据的,应当在该期限内结合该证据具体说明相关的无效宣告理由:否则,专利复审委员会不予考虑。(2)请求人在提出无效宣告请求之日起一个月后补充证据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一般不予考虑,但下列情形除外:(i)针对专利权人提交的反证,请求人在专利复审委员会指定的期限内补充证据,并在该期限内结合该证据具体说明相关无效理由的;(ii)在口头审理辩论终结前提交技术词典、技术手册和教科书等所属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性证据或者用于完善证据法定形式的公证文书、原件等证据,并在该期限内结合该证据具体说明相关无效宣告理由的。(3)请求人提交的证据是外文的,提交其中文译文的期限适用该证据的举证期限。”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选项B、C、D错误,不符合题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g9S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利法律知识题库专利代理人分类
0
专利法律知识
专利代理人
相关试题推荐
检测报告是实验室的工作成果,它的基本要求有()。
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50多年历史的国家一级企业,公司生产10大类170多个品种的药物,年销售额近3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近5000万美元。公司要求有效控制药品产成品和原料的质量;提高物料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集团公司决策层意识到了管理供应商的重要性
关于契约内容与标准、法规和企业制度的统一性,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所阐述的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GB/T19001—2000中规定的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包括()。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规定:要求电源电压变化不大于(220+22)V,频率变化不超过(50±1)Hz,室温15~30℃,相对湿度小于85%,仪器不受阳光直射,室内无强气流及腐蚀气体,不应有影响检定的强烈振动和强电场强磁场的干扰等要求。这些条件
传热系数等于面积热流量除以温度差,其单位W/(m2K)的正确读法为()。
加速度计量单位的符号是m/s2,其单位名称是_______。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认证制度不完全一样,为消除与认证有关的贸易壁垒,从1970年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委派其下属的认证委员会对国际间的认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于1976年提出“ISO/IEC第三方认证制相应标准的原则法典”,作为协调各国认证制度的基础和依
客户向你所在的代理机构提供了他们的两种饮料容器(易拉罐)的结构简要说明(附件1)以及他们所了解的现有技术(附件2),并委托你们就这两种饮料容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之前,你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检索,找到一篇相关的对比文件(附件3)。附件1
随机试题
关于梯度切换率高的完整描述,正确的是
房屋租金可分为()。
对该宗土地进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该宗土地属于()类建设用地。在下列合同中,属于从合同的有()。
《标准施工合同》中的通用条款规定,发包人暂停施工的责任,()。
下列关于费用的表述正确的有()。
经海关批准,实行集中申报的进出口货物,应当适用的税率是()。
发文登记一般采用的形式是()。
某些律师承认交警便衣执勤是“隐蔽执法”行为,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言下之意即明知违法,但因为可以取得更好的执法效果就可以故意违法。这就好比战争中为了保护多数人的安全,就可以打着“人权”的幌子剥夺少数人的生命,而本身却是最大的不尊重“人权”。同理,知法犯法
IQ
A、 B、 C、 D、 A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