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l、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 若在Y2处钻30m到达某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l、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 若在Y2处钻30m到达某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
admin
2019-10-28
61
问题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l、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
若在Y2处钻30m到达某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
选项
A、35 m
B、55 m
C、65 m
D、75 m
答案
B。
解析
河流是区域最低的地方。由图可知河流的右侧的等高线数值为160,可判断Y4的海拔为180~190 m;而Y2的海拔为160~170 m,故高度差为10-30 m。而达到同一水平面,Y2需要钻30 m,故Y4需要钻的深度在40~60 m之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fD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探索“促进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教学案例: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说明必修化学课堂模块采用探究学习的必要性。
下面是探索“促进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教学案例: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性作业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
案例:某教师按着如下教学设计组织学生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问题:本教学片段的教学效果不佳,试说明原因。
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的是()。
材料: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源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提供支架和支持以帮助学生主动发展,这些支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
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大压强④降低压强⑤加入催化剂⑥分离出Z
材料: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图。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的过程中,发现协同运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技巧,能够提高思维的效率,同时他又受到达.芬奇相关笔记的启发,在研究脑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信息论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出现很多之前课程中没有涉及的核心概念,其中“原子轨道”就是该模块主题1中涉及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很多教师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也会重点进行讲解。请简述“原子轨道”的学习对学生后续学习的作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问题:
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种农作物利润随距市区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种植甲、乙、丙三种农作物时,仅从农业收益考虑,最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段是()。
随机试题
在这个国家,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支持环保的生活方式。
在总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基金按日结转份额的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要()按月结转份额所计算的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
下列各项中,符合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规定的有()。
实贷实付的核心要义包括()。
()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咨询方案中需要明确的求助者的权利包括()。
学校的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已知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若O1O2=7厘米,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
下列属于“峨眉十景”的是()。
窗体上有一个名称为Text1的文本框;一个名称为Timer1的计时器控件,其Interval属性值为5000,Enabled属性值是True。Timer1的事件过程如下:PrivateSubTimer1_Timet()Staticfl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