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一) L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以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自有品牌的计算机系统及其相关产品为主,在信息产业领域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是国家120家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之一。自成立

admin2015-07-16  37

问题 资料(一)
    L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以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自有品牌的计算机系统及其相关产品为主,在信息产业领域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是国家120家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之一。自成立以来,L集团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基于计算机的信息产品。L集团的业务涉及到个人电脑、服务器、主板、外设、信息家电等Internet接人端产品、信息服务、软件、系统集成以及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产品等多方面,各类产品和技术已成为金融、交通、邮电、商品流通等许多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企业信息技术手段。
    2000年,L集团经过16年的努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L集团控制中国IT市场份额的32.7%,占据第一的位置。良好的业绩表现使公司管理层对L集团的未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额的PC利润空间让公司开始着手建立多元化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发展为L集团的国际化铺平道路。
    ICM是全球个人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的创始人,曾为全球第一大个人电脑厂商。ICM的个人电脑业务出售前己经累计亏损了三年半,亏损额累计达10亿美元。ICM的PC业务连年亏损,使得公司高层抛售PC部门的想法更为坚定。该公司个人电脑部门2001年亏损状况为3.97亿美元,2002年为1.71亿美元,2003年为2.58亿美元。而2004年上半年已亏损1.39亿美元。
    2004年12月8日,L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CM的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3月9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作出裁决,批准L集团并购ICM全球的个人计算机(PC)业务。12.5亿美元中的6.5亿美元将以现金支付,6亿美元以L集团的股票支付,每股计价2.675港元,包括8.2亿股L集团普通股,9.2亿股优先股,共计17.4亿股L集团股票,占L集团股份的18.9%,ICM成为L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在收购前,ICM的个人电脑业务的账面净资产为负6.8亿美元。2005年5月1日收购完成,新L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约占全球市场的8%,是世界第三大电脑制造商。
    资料(二)
    2001年,L集团提出了“高科技的、服务的、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根据这一目标,L集团主要在互联网、IT服务、手机业务领域进行了多元化的扩张。
    L集团手机能借助L集团的品牌优势,用户对L集团手机“高科技”和“服务”有一定的认同,品牌的认知度在渠道终端已基本建立,渠道终端对L集团的未来有高度的信赖感。
    2002年,L集团移动业务即建立了北京研究院、上海研发中心和厦门研发中心,并在此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形成了6811、6620和PV+等几大比较稳定的开发平台,2004年第一财季L集团移动首次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就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80%都是自主研发的,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并摆脱了贴牌机受制于人的局面,为L集团移动以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借助L集团的整体优势,L集团移动业务在成立初期就有了一个非常高的起点,L集团的管理经验、企业文化等等很多东西快速的融入L集团移动,避免了新公司成立初期摸索的过程。集团把手机业务作为重点发展的业务,在资源(包括资金、损益、关联性人才)上重点保障它的快速成长。
    L集团手机的店面覆盖率和核心店单店产能都不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是覆盖至地级市或一、二级市场,在三、四级市场L集团手机的覆盖率远远低于国内同行及国外的行业巨头。在一、二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三、四级市场成为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国产手机的“福地”,而L集团手机的低价机型不能很好的挺进这部分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争夺市场份额的进度。
    L集团移动在进人手机市场初期由于在市场操作及政策制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保价政策及尾货处理等方面严重与国内厂家实施的政策脱节,从而使已经习惯了国产手机厂家“保姆式”管理的渠道不能适应L集团移动的运作程序,对渠道造成一定的伤害。
    2004年,国内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国外品牌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积极调整渠道策略,通过推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及加大渠道的利润空间,加强了对渠道的掌控能力。同时由于手机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的高利润,诱使新的厂商不断加入,从而导致国内市场有40个左右的手机品牌上千种型号,产品相对于渠道来说是非常富裕的,好的渠道成为稀缺资源。L集团手机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势能,在国内只属于二流品牌,对行业核心渠道没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渠道的忠诚度和产能都不高。
    L集团手机品牌具体演绎:L集团手机全心全意为您演绎充满新鲜思维、展现真我的时尚生活,通过易用的L集团手机及关怀无处不在的销售服务体系,您将真正看到、听到、并感受到L集团手机所带来的激情、活力和心灵的自由。L集团手机定位于行业中高端,并且借助L集团电脑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高科技、时尚、创新"力图开辟高端市场,但在推出高端产品ET系列及9系列后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运作,从而使L集团移动最有优势的高端产品始终处于不瘟不火的状况,给其他品牌以发展高端产品的时机。
    L集团手机的售后渠道是依托第三方,在售后人员管理、技术培训和设施投入等方面全国的情况参差不齐,加上前期贴牌机较多,在换机、配件供应等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所以L集团手机的售后滞后性较大,有时甚至会出现一部机器维修一个多月或反复维修的情况,从而导致消费者的不满。另外,L集团手机在售后制度制定方面过于严格,如换机、配件更新规范等方面,再加上售后网点布局不合理,从而导致代理商的不满,对销售业务的开展人为的形成了障碍。
    2004年,中国手机市场潜力巨大,但移动电话普及率还很低,离“十五”规划所确定的我国移动电话30%普及率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离发达国家70%—80%的普及率相差更远。随着电话普及率的提高,国内潜在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手机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战、广告战、人海战等低层次的竞争转到手机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各个手机企业都在重新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营销竞争力。
    随着手机市场的市场细分日益明显,手机生产厂家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针对各细分市场推出了相应的手机产品。如针对商务人士的商务手机、针对老年人的免提手机,针对女士的香水手机等。L集团移动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了细分,推出了针对学生的“真我系列”、针对时尚人士的“数码系列”、针对商务人士的“智慧系列”等产品,很好的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细分市场增多用户整体趋于年轻化,品牌忠诚度降低,购买行为受产品和营销影响很大,对个性的、动态的营销策略要求增加。细分市场的多元化对L集团手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L集团移动无论在终端建设、广告支持、人员数量还是在研发实力、渠道创新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整合营销能力较差,市场细分的趋势越明显对L集团手机的威胁越大。
    在库存积压手机中,困产品牌手机占据65%的份额。与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销量份额形成了明显的反差。随着手机行业竞争的加剧,库存积压还有扩大的趋势,各手机厂家面对大量的库存,必须出清以便腾出资金用于再生产,价格战是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
    L集团手机虽然不存在大量的库存积压,但在市场竞争中同样面临价格战的压力,因为在其他品牌降价的情况下如果L集团不跟进必将处于被动的状况。2004年,随着连锁家电巨头的迅速崛起及专业手机卖场的快速扩张及运营商的介入,原有的手机渠道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市场的需求,渠道变革势在必行。L集团手机因为进人手机行业的时间较短,渠道模式还很不成熟,大连锁直供虽然在开展但效果并不理想,运营商业务目前还是空白,如果L集团移动不能迅速的改变渠道模式,顺应变革,将对业务的开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资料(三)
    在L集团的发展中,形成了深厚的企业文化,它的核心是企业利益第一、求实进取和以人为本。以L集团文化为基础,结合L集团的特点和国际化环境的需求,L集团进一步发展出了被称为“4P”的价值观,它的口号是“L集团之道——说到做到,尽心尽力”。
    L集团积极关注来自全球各地社区的发展需求,将社会参与聚集“缩小数字鸿沟、环境保护、教育、扶贫赈灾”四大领域。通过“结合业务发展战略、引入创新公益机制、坚持传统慈善捐赠”三大手段持续加大对社会的投入。L集团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的员工投身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奉献才智和爱心。在2003年和2005年,L集团分别向中国非典防治和南亚印度洋海啸灾区提供了资金帮助,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地震后的第一时间,L集团捐赠了1000万人民币并组织员工献血。
    2007年12月,L集团启动公益创投计划。两年来,共支持了近30家公益组织发展壮大。2009年和2010年,L集团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启动了“L集团青年公益创业计划”,支持青年群体的就业和成长,并呼吁更多机构关注青年公益创业,共同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创新发展。
    资料(四)
    L集团为扩大业务规模,2012年3月20日,L集团与Q银行签订了2000万元的借款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为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根据Q银行的要求,L集团以自己所有的价值800万元的机器设备设置抵押。在抵押合同中,双方约定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时,如L集团不能清偿本息,该机器设备的所有权直接转移为Q银行所有。2012年7月1日,L集团与M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根据合同约定,L集团将机器设备出租给M公司,租赁期限为1年(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在签订租赁合同的过程中,L集团将该设备已经抵押的情况书面告知M公司。此外,根据Q银行的要求,N公司作为保证人与Q银行签订书面保证合同,根据合同约定,N公司保证担保的债权为1200万元,其保证方式为一般保证,但未约定保证期间。2013年4月1日,由于L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Q银行要求行使抵押权。M公司以租赁合同尚未到期为由,拒绝了Q银行的主张。2013年5月1日,Q银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6月1日,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要求L集团清偿贷款本息。
    L集团与大华公司及方海公司为常年的业务伙伴,2012年10月15日,L集团与方海公司签订合同,合同约定由方海公司于2013年1月15日向L集团提供一批价款为500万元电脑配件,2012年12月1日L集团因销售原因,需要方海公司提前提供电脑配件,L集团要求提前履行的请求被方海公司拒绝,L集团为了不影响销售,只好从外地进货,随后将对方海公司的债权转让给了大华公司,但未通知方海公司。大华公司于2013年1月15日去方海公司提货时遭拒绝。
    H公司欲订购多台电话机,L集团销售部向H单位去函表示:“本公司生产的W型电话机,每台单价90元。如果贵单位需要,请与我公司联系。”H单位采购部门回函:“我部门愿向贵公司订购W型电话机500台,每台单价85元。”2个月后,H单位收到L集团发来的500台电话机,但每台价格仍为90元,于是拒收。为此L集团以H单位违约为由起诉至法院。
    资料(五)
    L集团控股采用母子公司结构,目前涉及IT、投资、地产等三大行业,下属有多家子公司。
    甲、乙同为L集团的子公司。甲、乙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分别持有另一丁上市公司(该公司股本总额为3.8亿元,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未持有该公司股份)2%、3%的股份。
   甲、乙在法定期间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公告其持股比例后,继续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当分别持有丁上市公司股份10%、20%时,甲、乙决定继续对丁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在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之日起15日后,即向丁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并公告收购该公司全部股份的要约,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为60天。收购要约期满,甲、乙持有丁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85%。持有其余15%股份的股东要求甲、乙继续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收购其股票,遭到拒绝。收购行为完成后,甲、乙在15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并予以公告。
    W机械厂系国有企业,拖欠L集团的设备款达500万元,久拖不还。L集团调查了解到该机械厂已严重亏损,负债累累,短期内根本无法偿还贷款,便依法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法院经审查后认为,机械厂符合法定破产条件,便依法宣告破产并指定了管理人,对机械厂的财产进行清理。其清单报告提供的情况如下:
    1.机械厂总资产为2000万元(变现价值),其中流动资金为150万元,长期投资120万元,固定资产1500万元,其他财产230万元。
    2.机械厂现负债2600万元,其中应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工资等320万元,应付税款280万元,普通破产债权2000万元(包括欠L集团500万元),合计2600万元。
    3.在机械厂的固定资产中,有四处厂房拥有产权证。其中新建的3车间和4车间已于2005年3月向某建设银行借款时用于抵押贷款150万元,该两处房产现在变现价值为100万元。
4.机械厂在破产还债的程序中支付的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为150万元。
    资料(六)
    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企业以长远发展的视角制定公司财务战略。L集团内部管理人员决定将价值管理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的财务战略中。价值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工具,它既可以用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并深入到公司各个管理层和一线职工中,又与企业资本提供者要求比资本投资成本更高的收益目标一致,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采用价值管理,能将管理者的决策重点放在价值的驱动因素上,将远景总体目标、分析技巧及管理程序协调起来。基于价值的管理强调在各个层面上都能做出有利于增加价值的决策,从而要求上至总经理下至一线员工都能树立创造价值的概念,并能深刻理解影响企业价值的关键性变量,将价值最大化战略转化为具体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以期在组织内部传达管理部门的期待目标。
    张某是该集团的助理会计师,主要负责筹资和投资工作。总会计师要求张某搜集集团的相关财务数据,并对公司估价进行财务评价。张某搜集到的财务数据如下:
    (1)公司本年初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为181.92万元,本年息税前利润为8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2)公司流通在外的普通股6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溢价发行,发行价格为10元;公司负债总额为200万元,均为长期负债,平均利率10%,假定公司筹资费率为0。
    (3)公司股东大会决定本年度按10%的比例计提法定公积金,按5%的比例计提任意公积金。本年按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16%向普通股股东发放现金股利,预计现金股利以后每年增长6%。
    (4)据投资者分析,该公司股票的贝塔系数为1.5,无风险收益率8%,市场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14%。
    要求:
结合资料(四)的案情介绍,试分析:
(1)方海公司拒绝大华公司提货有无法律依据?
(2)L集团与大华公司的转让合同是否有效,并给出处理该事项的判断依据。

选项

答案 (1)方海公司拒绝大华公司的提货有法律依据。我国《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本案中,L集团将债权转让给大华公司,但未通知方海公司,因而对方海公司不发生效力。 (2)依《合同法》第79条的规定,L集团与大华公司的债权转让合同有效。大华公司的履行要求被拒绝,应当由L集团对大华公司承担责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a0p0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