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要写在指定位置。不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

admin2012-10-27  25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要写在指定位置。不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时,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
    资料1
    塘堰干涸,水库“无水”,长江汉江告急,中小河流断流,成千上万亩禾苗枯萎,大片大片的土地龟裂……连续6个多月降水持续异常偏少,导致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誉的水乡泽国,正承受着一场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剧痛。
    2011年5月下旬,在湖北的孝昌县花山村,一辆辆消防车正进村送“救命水”。村里老少挑着塑料桶排队接水。花山村党支部书记余春明说:“庄稼、牲畜用水顾不上了,得先保生活用水。好多居民一天全家人就用一盆水洗手,洗了米的水再洗碗,然后再浇地、喂猪,再脏的水也舍不得泼掉。”
    2010年秋末以来,湖北省降水异常偏少,全省出现持续干旱。在长达200多天的时间里,有66个县市的雨量为近60年气象记录最少,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北部地区偏少60%到80%,千余座水库水位跌至“死水位”以下,水库有效蓄水基本用完。据湖北省民政厅通报,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 800万亩,其中绝收39万亩。
    异常天气现象是造成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祸首”。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说,受拉尼娜气候现象(赤道太平洋东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影响,自2010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无法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据专家介绍,2011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大气环流异常。
    但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天灾之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
    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位于江西新建县的赣西大堤牛头湖电灌站已无法从赣江抽水浇田。无奈之下,当地重新在电灌站边上架设了两条152米长的钢管,延伸到赣江中抽水灌溉。新建县水利局负责人坦言,在赣江中下游一些河段,与2000年比较,河道被深挖了4米多。大量宝贵水源位于中间狭小的深切河道里,远离河岸,无法抽取利用。
    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在干旱期间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对上游来水进行人为控制。正当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大量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由于电站管理权归属不同,利益不同,调度困难,制约了抗旱工作。
    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水利设施老化,难以满足抗旱需求。记者在湖北等地旱区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设计标准低,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很难满足抗旱需要。
    资料2
    2012年3月1日,中国央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2012]5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粮食、生态和国家安全。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政策资源的有效模式,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合理调配金融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全面改进和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2012年3月6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率队拜访水利部,就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与水利部于2011年4月签署的水利合作备忘录以及广东重大水利问题,与水利部部长陈雷等领导交换意见。广东省政府于2011年与水利部签署水利合作备忘录后,省部合作进一步加强,成效初显。目前,广东有220条中小河流及大批水利项目纳人国家总体建设规划,广东水利建设全面提速。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
    文件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文件强调,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 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灌溉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资料3
    每年五六月份,正是甘肃大部地方的农忙时节,当地的农民也由此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之中。然而,2011年甘肃持续干旱不仅使农民们无法忙碌起来,而且他们得眼睁睁看着庄稼因缺水而大幅减产、绝收,却又无能为力。
    2011年6月,位于甘肃省榆中县东南部的甘草店镇的农田因为缺水而开始龟裂,小麦、玉米、胡麻等农作物的叶片也出现了枯萎。“如遇丰收年,每亩地的玉米能打两千多斤,但今年纯粹长不出来,种下的土豆至今也没有长出芽来。”该镇蔡家沟村主任说,2010年这里每亩地能收入一千多块钱,估计2011年可能只有五十块钱的收入。
    甘草店镇的水质是咸水,当地农民吃水主要靠前几年建成的121的集流窖。由于持续干旱,水窖已经干涸,目前,当地农民每天要去五公里外的地方拉水,用水成了生活最大的问题。该镇东营村村民兀奈地说,“今年地里的玉米绝收了,不仅口粮没有了保障,每天还得到处去拉水,活了50岁也不曾见过如此干旱的年景”。
    甘肃省民政厅副厅长表示,自2010年人秋以来,甘肃降水偏少,持续干旱,截至2011年5月31日,持续干旱已致甘肃省424.78万人和63.2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58亿元人民币。
    同样在受旱比较严重的地区中,贵州省耕地受旱面积756万亩,有88万人、52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湖南省耕地受旱面积759万亩,有43万人、3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重庆市作物受旱面积161万亩,有37万人、1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 334万亩,其中作物受旱5 564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770万亩(水田缺水285万亩,旱田缺墒485万亩),有428万人、38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贵州、湖南、宁夏等省区。
    资料4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成至六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这一官方数据的发布,似乎可以将这一次的灾害归因于几十年难得一遇的气象异常。
    但是,长期以来,政府部门更热衷于大江大河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财政投入带有明显倾向的。据统计,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来,财政支农资金的60%都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气象事业发展,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的仅占40%左右,这40%中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又微乎其微。相对于政府部门对大型工程的热衷,其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存在多年“欠账”。2008年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村庄没有任何农田水利投资,而能够获得国家投资的村庄仅占9.56%。
    2010年的西南五省大旱、2011年年初的华北地区干旱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屡次灾害将中国农业脆弱的抗灾害能力暴露无遗。农田水利建设的常年缺失,让中国农业至今仍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气象异常动辄就威胁到农业生产,“有水时留不住,要水时引不过去。”
    研究显示,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现在沿用的,基本上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虽然年代久远,已经千疮百孔,但仍然能在抗旱、蓄洪的关键时期起到作用。
    基层政府缺乏财权,令农田水利建设不得不依赖上级财政或中央财政的专项拨款,而地方政府在建设投资上普遍有重“大”轻“小”的偏见,让村一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的投入更加缺乏。
    乡镇政府因财权缺失集体失声,小型农田水利不得不依靠农民自发行动。但是近年来,农民收入结构在悄然变化:农业经营收入在其纯收入占比越来越小,由2000年的63.3%下降到2009年的49.2%,而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2009年在人均纯收入中占比为40%,除此之外还有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少地区,务农已经不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的变化,令部分农民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并不关心。而在没有农民共同体参与、建设、维护的条件下,政府投入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完成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但是无法在长时间里进行管理和维护。
    资料5
    投入不足是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为此,2011年7月,财政部、水利部印发一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计提、清算的具体办法的文件——《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地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将10%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出让收益指的是政府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当年从地方国库中实际支付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等相关成本性支出项目后部分。
    文件规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并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具体使用范围包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田间工程和灌区末级渠系的新建、修复、续建、配套、改造;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牧区农田水利建设。同时,也可以用于上述农田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支出,但不得用丁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经常性开支。
    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 %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一指标含金量极高。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高达2.9万亿元,其中收益约8 000亿元,依照10%的比例推算,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增资金将达800亿元,这超过了20l0年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总和。
    2010年我国的水利投资是2 328亿元。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2011年的统计,2011年全国共计落实年度水利建设投资3 341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 000多亿,其中中央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为1 141亿元,是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央财政水利专项资金同比增长70.5%。
    据了解,全国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将超过2 400亿元,较上年增加10%以上。这些投入将加快完善农田灌排设施体系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 000万亩以上,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民生水利包括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及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关系百姓生活保障的问题,如农村饮水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发展的问题,如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农村水电、牧区水利、坡耕地等;关系城乡居民环境的水利问题,如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河湖沟塘整治等;关系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如蓄滞洪区的调整和补偿,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以及水价等。
    “为了保证民生水利大力发展,我们在投资结构上也做了调整,目前直接用于民生水利方面的投资达到整个中央水利投资的60%以上。”矫勇说。    业内专家们认为,水利本身是一个公益性基础行业,水利建设的出发点是民生。同时,民生水利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任务还十分艰巨。
    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国家已经对未来几年的民生水利制定了专门的规划:    安排200亿元中央水利投资解决6 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安排190亿元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5年完成全国41 118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水利工程的正式启动,未来五年,民生水利的阳光将照耀更广袤的土地,转化为亿万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资料6
    内蒙古科左中旗架玛吐镇田宝屯村的戴金富高兴地说:“现在国家政策太好了,给我们打电井。和过去天壤之别,要是种一百亩地的话,照原来就多收2万多斤吧。”2011年,他承包了,同村四户家的105亩地,全部种上了玉米,收获16万斤玉米,获得大丰收。2011年,内蒙古左中狠抓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中心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共计节约水1 350万方、节约成本1 080万元、增产粮食4 050万公斤。
    该旗紧紧抓住中央加大水利投入的契机,争取实施5大类、10个项目,工程总投资9 626万元,其中上级投资5 257万元。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三年来,该旗争取上级投入专项资金4 964万元,拉动各部门配套资金1 283万元,先后完成了总投资达3 305万元、实施喷灌和膜下滴灌面积2.6万亩的201O至2011年度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旗县工程。
    资料7
    L教授把由于农田水利设施荒废引起的水资源短缺称为体制型缺水。这是一种体制问题而引起的缺水。他指出,对于资源型缺水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开发先进的节水设备等手段和措施来解决,而解决体制型缺水的问题,还得从水的分配和管理人手。出现水资源供需矛盾,不仅仅在于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更在于我们自身在水的利用与分配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现行的大而公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自然会导致人们对水的过度使用和浪费。    L教授认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方式是市场方式,即将公共资源变成私有资源。在这方面,甘肃张掖市的试验值得其他缺水的地方效仿。张掖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农业生产区,但是通过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构,把缺水带来的危害降到很低的程度。具体做法是:鼓励农户自己或合作出资打机井,通过用水成本的核算,个体农户用水,支付费用。充分发挥农民和合作组织在工程建设、使用维修、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以农民的自主性来解决农田用水问题。市场方式建立了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农民有了水资源商品观念后,会考虑改进技术来提高灌溉效率,或者选择需水量更少的作物进行播种,进而刺激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L教授说,大旱还在继续恶化和扩大,就长期而言,如果不能解决缺水背后的体制因素,不能在全国尤其是缺水地区建立一套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进而形成一个节水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话,很难解决当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资料8
    中国人民大学T教授认为,提高抗击旱灾能力最关键的是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低成本、低代价的粮食安全战略,种粮几乎没有什么效益,所以为粮食生产服务的“农水”也不可能让市场来解决,农水一涨价,农民觉得不合算,就干脆不浇灌了,如果有太多的农民不浇灌,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成大问题了。因此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不宜进行市场化。作为一种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资产,农田水利设施并不完全适合私人经营,计划方式仍然有效,政府管理不仅应该而且必要。当前我国不少地方进行的农田水利建设片面市场化的做法应该予以调整。近年来我国进行了许多市场化改革,但结果却是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日趋涣散,市场化成了政府部门“甩包袱”的工具,如果任其长期发展下去,将会严重损害我国粮食安全。
    T教授说,农田水利的修建属于公共品建设,对农村公共品给,政府应该唱主角。 另外,一些农田水利建设是需要集体行动的,分田到户后与过去相比的确难以组织起大的农田水利建设。但并不是没有任何办法,可考虑当地农村自身的特点,对于合作传统良好的农村社区,可以直接引入用水户协会等合作模式,由政府加以适当补贴,帮助其自立发展;而对于分散严重、基本无法合作的村庄,则应该详细考察其分散状况,对症下药,帮助其解决村庄组织问题。为了彻底解决“少雨就旱,多雨就涝”的恶性局面,建议国家或者省市部门拨出专门经费,让农民农闲时修建沟塘渠堰,实现“贮水于民”。
    资料9
    中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真正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命脉工程、毛细血管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广大农村亟须解决、群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是水的问题,包括老化毁损水利设施的重建修复,高效农业节水设施的规划设计,小农水管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农村水环境的治理等等。这其中,尤以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程的大力推进更为急迫。新时期群众的需求,直接反映了我们服务人民的“薄弱”所在,我们必须狠抓不足,在“十二五”期间掀起一个新的水利建设热潮,为推进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有人认为我国旱灾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你认为这场旱灾中的“天灾”和“人祸”指的是什么?与旱灾有什么关系?要求:观点明确,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文字流畅,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天灾”是就自然因素而言的,是指我国当前的干旱与全球气候变暖,长时间降水稀少等有一定的关系;“人祸”则是指在这场旱灾中更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因素。“天灾”和“人祸”是导致我国旱灾的主要原因。“天灾”是旱灾产生的直接原因,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长时间少雨导致水资源减少,造成农业减产。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人祸”,农田水利建设薄弱、对水资源利用方式粗犷等“人祸”使得在“天灾”大环境下的农业生产受害严重,扩大了旱灾的波及范围,加深了旱灾的影响程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ak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