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这段话出自哪里?其含义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观点来论述。

admin2018-06-26  40

问题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这段话出自哪里?其含义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观点来论述。

选项

答案这段话出自《学记》,这是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这段话主要讲的是“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学生学业失败,原因不过四种:要么是因为贪多务得,要么是因为知识面太狭窄,要么是过分自大、轻视学习,要么是夸大困难、畏难而止。每个人有其自己的特点,因而缺点也不尽相同,教师必须具体分析学生的特点,使其“多”变成渊博;“寡”变成精深专一;“易”则充满自信;“止”则刻苦攻克,这样才能把学生的缺点转化成优点。《学记》将其概括为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的“长善救失”原则通过揭示学生的四种缺点,分析学业失败的原因,为教师提出积极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因势利导,以积极克服消极,促进学生进步,是一种可贵的教学原则。我们做教师的,不仅要以长善救失为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也要意识到,教育的任务其实就是要长善救失。有些学生学业失败,作为教师首先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其失败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过程还重在一个“转化”,当我们分析清楚了学生的缺点后,就要想办法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如文中所讲的使其“多”变成渊博;“寡”变成精深专一;“易”变成充满自信;“止”变成刻苦攻克,这恰恰是转变学生的缺点为优点的过程,这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如何转变,是需要每位教师依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对待的。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作中就已经讲到长善救失这样一个深刻的原则。可见,那时我国教学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后人,要去灵活地加以应用,以及努力地实现长善救失。我们去转化学生的缺点为优点是一个了不起的过程,是教学必须承担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巧妙的途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am0a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