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华东师范大学2015) 对一个“问题”学生的关注。新学期开始,新的初级班里来了一位同学H。H刚来的时候对老师和同学都彬彬有礼,所以我对这个学生的印象也不错。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他特别爱提问,而且只要一有问题就立刻提出来,不管

admin2019-05-06  35

问题 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华东师范大学2015)
    对一个“问题”学生的关注。新学期开始,新的初级班里来了一位同学H。H刚来的时候对老师和同学都彬彬有礼,所以我对这个学生的印象也不错。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他特别爱提问,而且只要一有问题就立刻提出来,不管老师上课的进度如何。常常我在讲后面一个知识点了,他还在纠结前一个知识点。我就得停下来给他解释,有时候解释一遍他还不明白,而其他同学都已经听懂了。面对这个学生我有些头疼,因为他,我的教学计划常常完不成。
    有一天,我上课之前在教室里做准备工作,看到H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平时他很爱说话,特别是课前的时候跟我聊天)我发现他不高兴,于是就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他不喜欢××老师,我就觉得奇怪。班里一个年纪大的学生(平时和H关系不错)告诉我上节课的老师讲到一个知识点H没听懂。他向老师提问,老师没有理会他,所以他接下来就一声不响,而且拒绝和这位老师合作。事实上,这位老师汉语教学经验很丰富,其他的学生也很喜欢她。那天上我的课,H也一直很不开心,而且不怎么合作。虽然我的课还是很顺利的上完了,可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要想使自己的教学顺利进行,必须关注一下这样的“问题”学生。我根据自己上课时H的表现,综合其他老师对他的评价,分析了一下H在课堂上爱提问且接受慢的原因:第一,H是班里汉语整体水平最低的。第二,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点的问题,他在课堂上反应很慢,而且他的思维会始终集中在那个没听懂的地方,不断提问。第三,由于他的汉语水平开始的时候比较低,班里的同学程度都明显比他好。老师可能对其他同学的赞扬多一些,所以他有的时候提问题也是为了让老师能够更多地关注他。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对于H应该给予关注,否则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正常教学。在这之前我的做法是给他一遍遍地解释,直到他明白为止。可是这个过程中其他同学就无事可做,因为他们早就懂了,还得等着老师。这样无疑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而且在老师给他讲解的过程中有其他学生在场,很可能会造成H紧张,更不利于其理解老师的话。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在课上给他解释两三遍他还不明白,反而有时课后或者课前我和他一对一交流的时候,我发现讲一遍他就能明白了。意识到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找H谈一下。
    于是有一天课后,其他同学都走了,我和H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谈。首先我询问了他最近的学习情况,然后问他上我的课感觉怎么样。他告诉我他很喜欢我的课,他觉得我很厉害。(因为他的汉语水平有限,他说“厉害”的意思是他觉得我上课上得很好)接着我就问他,如果老师给他一对一解释问题好不好。他说好。我就接着又说:“为了我们能够学习更多的东西,你上课的时候如果有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不明白的话,向老师提问,给你解释一次,如果还不明白咱们下课以后老师专门给你一个人再讲”。他想了想,觉得这样不错就答应了。
    接下来的上课过程中,开始他不太适应,可是课后我一给他解释他就明白了,他觉得很开心。所以慢慢地他就不在课堂上频繁地提问了,有比较复杂的问题他想不明白的话,我跟他说“课后”,他就会很自然地回答我“好的,好的!”而且在我和他的接触中,我发现这个学生学习很刻苦,对于死记硬背的东西非常下功夫,常常是我还没讲课文,他就已经能背出课文了。所以我就经常让他在班里背课文,表扬他,他由此很有成就感,学习的动力更足了。
    问题:
    案例中的老师碰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他/她的处理方法怎么样?如果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会如何处理?为什么?

选项

答案(1)案例中的老师遇到了个别“问题”学生的教学问题。该学生的语言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接受知识比较慢。 (2)方法值得赞扬 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进步,既照顾到了个别学生,也保障了全班同学的学习进度。 ②做到了因材施教。先分析问题学生的问题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转变教学策略,实现灵活教学。 ③尊重学生。当学生有问题时,没有因为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④抓住学生心理,利用强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3)我会像案例中的教师一样,在保障全班学习进度的同时,调整策略,帮助个别问题学生。 ①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同一般教学一样,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取得进步。 ②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③对外汉语教学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 ④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该善于运用心理学,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3m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