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请就主要方面结合具体例子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来源。(武汉大学2015)

admin2019-05-06  37

问题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请就主要方面结合具体例子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来源。(武汉大学2015)

选项

答案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来源主要有如下几点: (1)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对初学者来说,这是其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体现在目的语语音学习中,如很多母语为印欧系语言的学生不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日本学生不分p和f。第一语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对第二语言的干扰也是非常明显的,如“那个鸡很胖。”(fat在英语中既可用于指人,也可用于指动物或肉类)“你应该不走那么快。”(英语带情态动词的句子,否定词放在情态动词之后)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表现在语音方面,如在qu、xu、yu等音节的拼写中,“ü”上边的两点要省去,学习者常常把这些拼音中省去两点写成u。这些都是语音方面过度泛化的偏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也大量存在,如“我们每天两小时学习。”(“两小时”应为时量补语,此处为状语的过度泛化)“这个天大家都休息。”(“天”前边不需用量词,此处为量词的过度泛化) (3)文化因素负迁移 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如外国学生有的不了解中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按本民族的习惯把中国人的名误认为是姓,可能称一位叫张大年的中国人为“年先生”,或者为了表示亲密而直呼其名叫他“张”。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①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 迁移主要指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求助于已知的第一语言知识去理解并运用目的语,有可能由此而产生偏误;过度泛化主要指学习者采用推理的方法,把新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扩大使用而造成偏误。这两类偏误实际上就是前边已经提到的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简化的策略常常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的目的语的冗余部分,或者将带状语、定语成分的复杂句子,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如:他气得不说话。(应为“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②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主要有回避和语言转换 A.回避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常采用的策略,在对某一语音、词汇或句式甚至某一话题感到没有把握时,就尽量避免使用。如尽量不用“把”字句,不说“请把你的衣服给我”。而说“请给我你的衣服”。 B.语言转换是指学习者觉得无法用目的语说清楚时,就借助于第一语言,在目的语中夹杂一两个第一语言的词,特别是当学习者知道教师或对话者也懂他的第一语言时,就更容易采取这一策略。这种夹杂着其他语言的句子也是一种偏误。 (5)学习环境的影响 外部因素也是偏误产生的原因之一,主要指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和引导,甚至不正确的示范,教材的科学性不强或编排不当,课堂训练的偏差等。如有的教师常要求学生反复进行把非“把”字句改成“把”字句(或者相反)的练习,这种脱离语境的句式变来变去,给学生的印象是用不用“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一样,所以学生对待“把”字句常常采取回避的策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Cma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