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发明创造的新颖性?

admin2022-12-28  24

问题 如何理解发明创造的新颖性?

选项

答案新颖性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新颖性的核心在于一个“新”字。申请专利的技术不能与已有技术中的内容一模一样,这即是“新”的含义。如果专利法对那些已经不新的技术也加以保护,则起不到鼓励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专利法上,技术的新颖性是以现有技术为参照系的。所谓现有技术,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之前,在特定空间内的已经存在的技术和知识的总和。而判断一项技术是否属于已有技术的范围,就是看该技术的内容是否已经被公开。如果能够确定申请专利的技术是否已经被公开或是否与已经被公开的技术内容相同,则可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新颖性。可见,新颖性判断的实质就是判断一项技术在某一特定时间之前是否已经被公开。 公开。专利法中的公开指的是一种已被公之于众的状态。“公开”的另一种解释是只要一项技术处于不特定人可获取的状态,则该技术已经被公开。这里的不特定人相对于特定人而言。所谓特定人,是指对于发明创造负有保密义务,或者按社会观念应当并且能够保密的人。一项发明创造为特定人所知晓,不论这种特定人有多少,不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为了开发一个大型项目,有时需要几十人乃至成百上千人,这些人对这一技术可能了如指掌,但这并不是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只要这些人都有保密义务。保密义务可能来自法律规定,也可以依合同设定。专利法上的公开的形式有三种:出版物公开或书面公开,即把发明创造的内容在出版物上予以描述,出版物可以是印刷品、胶片、磁带、电子出版物等;使用公开,使用该项技术向社会公开技术方案,这里的“使用”是广义的,包括制造、销售、公开演示、展览等方式;以其他方式公开,包括口头公开、广播公开等,且要求公开的内容完整、清楚,别人能够根据其公开内容实现发明或实用新型。 判定一项技术的公开状态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去考虑。空间标准即是判定一项技术在怎样的地域范围公开才算进入现有技术领域。而时间标准则是判定什么时候公开的技术才可在特定申请案的新颖性审查中作为现有技术。 (1)空间维度。纵观各国专利法,地域标准主要有两个,即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所谓相对标准,是指把在本国领域内公开的技术作为现有技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颖性概念被称作相对新颖性或者国内新颖性。相对新颖性的概念在专利制度建立初期被各国专利法所采用。输入专利便是以相对新颖性为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地球显得越来越小,任何一项技术只要在一国公开,其他国家很快便可以知晓。这种相对标准已不再适用,因而不少国家已经将其淘汰。 所谓绝对标准,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考察技术的公开状态,不论在哪一国家,只要一项技术已经公开,则进入现有技术范围。以此为基础的新颖性概念被称作绝对新颖性或世界新颖性,也称全球新颖性。现在,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专利法均已完全采用这种绝对新颖性概念。为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仅就出版物的检索而言,就需要对各国多年来出版的各种出版物进行全面检索。《专利合作条约》(PCT)对每个国际检索单位所提出的最低文献量的要求包括七个国家(美、德、英、法、日、俄和瑞士)和两个国际组织(欧洲专利公约、专利合作条约)自1920年以来的全部专利文献以及最近五年以来的169种期刊。只有不低于这一标准的检索报告才能在国际上得到承认。在“公知、公用”方面采用绝对标准审查十分困难。在实务中,只要没有相反的证明,就推定其满足绝对标准。正因为新颖性检索可能会有漏检情况,所以在各国专利制度中分别规定有提出异议、撤销或宣告无效的程序,通过这些程序公众可以对专利审查进行监督。 (2)时间维度。判断一项技术公开的时间,也是新颖性审查中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时间标准的不同,现有技术范围大小也就不同。同公开的地域标准相同,时间标准主要也有两种:一种是以发明完成为界限判定现有技术的范围,称发明标准;另一种则是以申请专利的时间为标准来划定现有技术的界限,称申请标准。这两种标准分别与专利法采用先发明制还是先申请制相对应。 如今,以申请专利的时间作为划分现有技术范围的时间界限已成为世界通行做法。但是,在这些国家中,还存在具体做法上的差异。一些国家将判断新颖性的时间单位定为具体的时刻,如日本;另一些国家则是以日为时间单位,如德国、英国等。判定技术是否公开以时刻为单位固然非常精确,但却增加了判定技术公开时间的困难程度。尤其是外国申请常常享有优先权,此时划定现有技术的时间一般为优先权日。如果该专利申请的首次申请国所出:具的优先权证明只有优先权日,而无具体的时刻,这就涉及优先权日与具体时刻的协调问题。 我国专利法对新颖性的规定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因此在地域上我国采取绝对新颖性标准,在时间上采取先申请原则 我国《专利法》第22条中有关新颖性概念的后半句规定:“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这种情况在专利法中被称作抵触申请。不对抵触申请授予专利权,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对他人完成在先并计划公开的发明授予专利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被重复授权。根据专利申请程序,一件专利申请通常要在申请日后一定期限才能在专利公报上公开发表。因此,如果已有人在申请日前提出了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仅从申请日前已发表的国内外出版物上是无法找到的,但事实上申请日前已有人在专利申请中描述了同样的技术方案。在在先申请最终被公开的情况下,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将之视为抵触申请,驳回在后申请人的申请。但是,如果先申请人在其先申请进入公开程序之前撤回了其申请,该在先申请的申请文件不在其撤回以后被公开,这时先后两申请不构成抵触,后申请的新颖性不被破坏;如果先申请人在其申请已进入公开程序后再撤回,且公开时间晚于后申请人的申请日,此时先后两申请构成抵触。依照我国《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在后申请不再具备新颖性。需要注意的是,抵触申请只能发生在同一国的专利申请之间,不同国家间的申请不存在抵触,因为依照《巴黎公约》各国的专利权是相互独立的。 有些国家专利法中还规定了一些不丧失新颖性的例外,我国专利法中也有类似宽限期的规定。依照我国专利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申请日前6个月内发生的,不丧失新颖性: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为公共利益目的首次公开的;在中国政府主办或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这里所谓“规定的学术会议”是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全国性学术团体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虽然法律规定这四种情况,不破坏专利申请的新颖性,但不具有排除第三人申请的效力。如果有他人在这6个月内就同样发明创造提出申请,靠这种不丧失新颖性的例外规定是无法与之对抗的。如果这项发明创造还想在外国申请专利,就更危险了,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都承认这6个月的宽限期。申请人非万不得已,不宜主动适用这一规定,它只能作为一种亡羊补牢的措施。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g2D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