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问题。 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问题。 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dmin
2021-07-22
36
问题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问题。
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雾灵山位于北半球,7月份是北半球夏季,此时雾灵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排除C、D两项。太阳在正午的时候位于南方,所以正午太阳视运动轨迹位于中心点偏南方向。故B项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0D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某教师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配制100mL10%的盐酸(密度为1.05g/mL),应量取38%的盐酸(密度为1.19g/mL)多少毫升?配制时需要量取水多少毫升?很多同学不会解答或解题错误。请回答下列问题:试分析
教师备课可分为()。①组织教学②学期备课③复习旧课④学习新课⑤单元备课⑥巩固新课⑦布置作业⑧课时备课
当代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设计的“二氧化碳制取的
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的关系,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透明玻璃罩罩住两支蜡烛,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
认知性学习目标有不同的水平层次,下列行为动词所对应的学习水平层次最高的是()。
案例:“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丽桑那大学的梅克(J.Maker)教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的。此体系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问题类型一,属感知层次,达到对事实的了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导入】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展示岩石、“金镶玉”、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在生活中
案例: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导入】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展示岩石、“金镶玉”、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等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案自学、小组
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可以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和制造增透膜,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检查平面时,是利用了哪些表面反射光形成的薄膜干涉图样?(2)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由于反射带来的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用折射率为1.3
随机试题
“离婚之请求,非依夫妇之本国法及法院地法均有离婚之原因者,不得为之”这是一款()
以下关于低镁血症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杨某15周岁,智力超常,大学三年级学生。杨某因有某项发明,而与刘某达成转让该发明的协议。该转让协议的效力如何?
在对项目的产出与其影响后果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后果进行预测分析的评价法是()。
下列处罚方式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已知AB是与平面α相交于B点的线段,点A在平面α内的投影为O,C是平面上的点,且.证明:cos∠ABC=cos∠ABO.cos∠CBO.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足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二、给定资料材料一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文中“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二句,分别是发生在哪个朝代的故事?从以上4项材料中可以看出:①认为《西厢记》富于文采的古人有______。②认为《西厢记》语言本色自然的古人有______。
1893年10月10日,恩格斯在给俄围友人尼·丹尼尔逊的一封信中指出:“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句话表明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