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
admin
2018-06-19
62
问题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
选项
答案
错误。 晏阳初认为“中国的经济基础在农村,改造中国就应该从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做起”。他认为,农民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农民是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的最好公民。因此,他倡导乡村教育与建设。 他主张:欲“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农民化”是针对知识分子而言的,要“抛下东洋眼镜,西洋眼镜,都市眼镜,换上一副农夫眼镜。”即与农民打成一片,了解农民的需要才能进行“化农民”。因此,“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而农民化是乡村建设的途径。 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恰恰是相反的,颠倒了、混淆了乡村建设的途径与目标。应该是“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农民化”是乡村建设的途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中的目标与途径问题,即“化农民”与“农民化”的问题。考生在分析此题的时候要基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的基础来分析此问题。平民教育理论的终极目标是改变中国的“愚、穷、弱、私”四种弊病,且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因此,“化农民”是晏阳初理论的目标,而“农民化”则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已。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uu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而产生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是()。
简述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的关系。
“升舍”制度是()创立的。
()的设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标志和象征性的意义。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了()的建议,颁布“挟书令”,演出了中国历史上破坏文化的焚书之举。
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实验”是由教育家()主持的。
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教育受制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休息,使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的教育家是()。
随机试题
什么情况下要求消除残余应力?
下列哪项代谢过程的细胞内定位不正确
A.CA50B.NSEC.CEAD.CA125E.CYFRA21-1最能反映肺鳞癌的肿瘤标志物是
治疗瘰疬痰核宜选
关于各种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的陈述,正确的是()。
法律禁止滥用代理权。代理人滥用代理权的,法律后果有()。
会计分录按照所涉及的账户多少,可分为—借—贷、—借多贷、—贷多借的会计分录,不允许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某企业进口一批货物,海关审定的货价折合人民币2000万元,运费折合人民币10万元,保险费无法查明,该批货物进口关税税率为5%,则应纳关税()万元。
我国现行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DoyouknowthattheChineseathleteZhangJianhasjustswumacross______Channel?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