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变化。

admin2020-03-22  27

问题 论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变化。

选项

答案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变化就是确立了郡县制在国家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完成了从宗法分封制到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体制的转化,并使其巩固下来。 郡县制是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最早的县是作为新占领区的行政区设置,郡的设置要较县为晚,地位也比县低,但郡、县之间并无相互统属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已经明显不同于分封制下的采邑,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在辖区只有行政管理权,完全不同于分封制下世卿世禄制。 在地方行政机构上,秦始皇废除了古代的封国建藩制度,将战国后期已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把全同分为36郡,秦末增至40余郡(京畿不设郡,设内史以别于其他诸郡)。郡的主要长官是郡守,掌政事和军事;另有都尉,辅佐郡守,并掌军事;还有监御史,为中央派遣之监察官吏。郡下设若干县,主要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设“令”,不满万户的小县设“长”,令(长)掌政事和军事;另有丞,掌文书、刑法;尉,掌军事。县以下有若千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负责征收租税和征发徭役;游徼,负责地方治安。乡之下有里,另有亭、邮等,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西汉初年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在继承秦的郡县制的同时,还分封了部分王国。早在楚汉战争时,刘邦为打败项羽,曾分封韩信、英布、彭越等重要将领为王。汉初,被封的异姓王有七个,他们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大量的军队。刘邦意识到这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从公元前202至公元前195的七年中,借口诸王谋反,将韩信、彭越等杀掉,各异姓王只剩一个力量弱小的吴芮子。但在此同时,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目的是依靠宗族的力量来辅助刘氏政权。因此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分封制在汉代时是作为历史的反动出现的,已经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各王国势力日益膨胀,与中央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最终在公元前154年爆发七国之乱。叛乱被平定后,景帝免除了各诸侯王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削减了王国官吏,改称王国的丞相为相。汉武帝时,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规定诸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各封国越米越小,势力大减;颁布《左官律》和《附益法》,规定王国的官吏,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也不得进入中央任职,并且严格限制封国的官吏与诸侯王串通一气;汉武帝又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酌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剥夺了106人的爵位。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地方行政体制逐渐由郡国并行向郡县制转化。 东汉时继续沿用郡县制,但又有所变化,即西汉监察地方的刺史逐渐演化为地方行政长官,地方行政机构也随之由郡县两级向州郡县三级转化。西汉武帝最初设立刺史,没有固定治所,只是巡视郡国,考察吏治,品秩也不高。刘秀时,刺史开始有固定治所,可以处理地方政务,可直接上奏皇帝,实际成了比郡高一级的行政长官。 总之,秦汉时期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郡县制取代宗法分封制。郡县制相对分封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进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vD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