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留侯论》中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炼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800

admin2019-05-14  70

问题     苏轼在《留侯论》中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炼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选项

答案 忍 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的忍文化源远流长。儒家谓之“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家谓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佛家,昔日寒山问拾得: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 “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俗话说,忍字心头一把刀,造字者用会意道出了对忍的体验,道出了忍的痛苦与屈辱。苏秦忍了父母责骂、兄嫂羞辱,终获成功;“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得住来逞英豪”,韩信忍了胯下之辱,终成大器;“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司马懿忍了女装的羞辱,按兵不动,最终不战而胜。他们的忍,都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从逆境中奋起,最终逆风翻盘,向阳而生。 忍不是一种妥协,而是困境中的一种权衡与保存,是将力量积聚到适当的时候爆发,是一种有弹性的处世方式。积雪总是压不倒那些坚韧的树枝,因为树枝会在适当的时候弯曲,抖落积雪。对于人来说,懂得忍就是像这种树枝负雪弯枝一般,在困境中学会弯下腰身,在逆境生存中谋得生存的机会。在世人眼中,李煜是一个贪图享乐、沉迷音乐文学的昏庸懦夫,还没有跟人打,南唐就成为了别人的附属国。但殊不知他也是经过一番挣扎之后才接受的这个条件。明明知道做出这个决定后会被人指点唾骂,他却一边忍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绪,一边不拒绝放下君王的考量,成为人家的阶下囚。这不拒绝不是舍不得珍馐玉馔、雕栏玉砌,而是舍不得生灵涂炭、家国无存。为了能使南唐存活的长久一些,李煜决定忍,忍一时风平浪静。而后,这一忍换来南唐十年定安。 忍,是生活的大智慧。就像塑造万物的水,能忍之人,在苦难和挣扎面前必定处事波澜不惊,深藏高远的志向却能在“无故加之而怒”时游刃有余。正是由于勾践知道忍,卧薪尝胆,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佳话;正是由于娄师德知道忍,唾面自干,才成就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正是由于张良知道忍,圯上为老人拾履,才得以磨炼,终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美誉。这些人心中都有忍的智慧,能进退,善变化,风雨袭来临危不乱。他们懂得,有时,弯腰不是妥协和示弱,而是一飞冲天、东山再起的跳板。 为了自己所谓的尊严,睚眦必报的,是庸人;急功近利,为了所谓的荣誉,汲汲以求的,是蠢货;一味的忍让,苟且偷生一世的,是懦夫;为了更高远的理想,忍得了眼前的孤独、仇恨、失败甚至屈辱的,是智者;而那心中拥有忍的智慧,能进退,善变化,风雨袭来临危不乱的,才是勇士,真正的勇士!

解析 【构思谋篇】
    选段的意思是:“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过人的节操。人们在遇到感情上不能忍受的事情的时候,有的人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能够毫不惊慌,没有缘由的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全段提出了能忍、不能忍这个命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是泛言,举凡忠勇、坚毅等等超乎常人的节操,全都包括在内。接着加以申说,将“过人之节”具体到“忍”字。说“忍”,又是从“勇”字来说,提出匹夫之勇不算勇,只有“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也就是说,能忍,才是大勇;而其所以能忍,又是因为抱负甚大,志向甚远的缘故。表面看来,勇和忍似乎是对立的,作者却指出了它们的统一性,充满辩证法,非常精警深刻。作文时可以从“忍小忿而就大谋”  “养其全锋而待其敝”“以忍为大德”等观点立意。
【范文赏析】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条理性好。论据引用恰当,说服力强。语言生动,言辞恳切,感情强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yw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