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用其拾得的乙的身份证在丙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致使乙的姓名被列入银行不良信用记录名单。经查,丙银行在办理发放信用卡之前,曾通过甲在该行留下的乙的电话(实为甲的电话)核实乙是否申请办理了信用卡。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3
甲用其拾得的乙的身份证在丙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致使乙的姓名被列入银行不良信用记录名单。经查,丙银行在办理发放信用卡之前,曾通过甲在该行留下的乙的电话(实为甲的电话)核实乙是否申请办理了信用卡。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3
admin
2018-05-10
69
问题
甲用其拾得的乙的身份证在丙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致使乙的姓名被列入银行不良信用记录名单。经查,丙银行在办理发放信用卡之前,曾通过甲在该行留下的乙的电话(实为甲的电话)核实乙是否申请办理了信用卡。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3年卷三第22题)
选项
A、甲侵犯了乙的姓名权
B、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C、甲侵犯了乙的信用权
D、丙银行不应承担责任
答案
A
解析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
A正确:《民法通则》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甲的行为是典型的盗用乙的名字,侵犯的是乙的姓名权。
B错误:侵犯名誉权是通过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造成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本题中甲仅仅是盗用乙的姓名,不构成侵犯名誉权。
C错误:信用权并未规定在我国民法通则里面,信用只是一种评价,而不是一种权利。
D错误:丙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时没有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责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4G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李某是某化学药物制品有限公司的董事,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他的下列行为中合法的是:()
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李某死亡,对所遗留财产无遗嘱。李某有二子一女,长子生有一儿子甲,甲生一女儿乙,李某的次子生有一女儿丙;李某的女儿收养一儿子丁。而李某的二子一女以及长子的儿子甲均于李某死亡前死亡。现乙、丙、丁为继承而发生争执。丙认为乙是曾孙女,乙无继承权;乙、丙认为丁是收养
沈老是某市画协的成员,于2012年5月31日完成了一幅长达10米的描绘三峡风光的画卷。沈老于2014年4月5日病故。关于沈老的此幅画卷,下列说法中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是:()
甲企业向乙银行借款100万元,以企业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设定抵押担保,双方签订了书面抵押协议,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借款期限届至,甲企业无力还款,乙银行准备行使抵押权。经查,甲企业仅有的一套设备已经出卖给丙公司,双方
王小帅上班途中拾得一个皮包,内装发票、现金等财物。王小帅在现场等候了一会儿,未见失主,就携包上班。次日王小帅见报纸上登了一则启事,写明“如有拾得者,酬谢2千元”。王小帅见失主所寻找的正是自己拾得的皮包,便将皮包返还给失主。但在王小帅向失主请求酬金时,被失主
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交付1吨药材,乙公司付款100万元。乙公司将药材转卖给丙公司,并约定由甲公司向丙公司交付,丙公司收货后3日内应向乙支付价款120万元。张某以自有汽车为乙公司的债权提供抵押担保,未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约定:“在
关于诉讼时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年试卷三第5题)
下列哪一情形会引起无因管理之债?(2013年试卷三第21题)
关于共有,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1年试卷三第56题)
随机试题
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经过调查研究与分析,确认本企业的销售额(单位:万元)和所需销售人员(单位:人)成正相关关系,并根据过去10年的统计资料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a+bX。其中,X代表销售额,Y代表销售人员数,回归系数a=22,b=0.
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久病咳喘,气短懒言,痰多色白,胸中憋闷,伴见形寒肢冷,下肢微肿,舌淡胖,脉弱,证属
A.粘连性肠梗阻B.肠扭转C.肠套叠D.蛔虫性肠梗阻E.麻痹性肠梗阻饱餐后剧烈运动易引起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的行政主体管辖。
境内单位或者个人违反规定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的罚款。
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行为的是( )。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幼儿外出活动依据活动方案做好________,报园领导审批后执行。
某市在集中整治“酒后驾驶”的一个月期间,交警查获的酒驾比整治前高了20%。数据公布后,一些市民表示不解,怎么整治时的酒驾率不降反而升了。以下哪一项因素最有可能是这些市民没考虑到,从而导致困惑的?
下述程序为一数据段,正确的判断是( )。 1 DATA SEGMENT 2 XDB 385H 3 VAR=1 4 VAR EQU 2 5 END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