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兴生态文明的当下,生态保护红线进入公众视野。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

admin2021-11-02  12

问题 1.大兴生态文明的当下,生态保护红线进入公众视野。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的重大实践。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生态环境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建设,坚决打起生态保护监管的历史责任,实现生态保护红线真正“落地”,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底线。
    2015年修订后实施的环境保护法,既规定了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也规定了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健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配套措施,确保生态保护红线既划得实、能落地,又守得住、有权威。2018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业务体系建设,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控网络,获取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数据,掌握生态系统构成、分布与动态变化,及时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实时监控人类干扰活动,及时发现破坏生态保护红线的行为,服务生态保护综合管理。
    生态保护红线是对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一项重大的区域生态保护制度体系。要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落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护国家生态安全。
    2.生态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应当说,这些年来,各地的认识是到位的,推进也是积极的。但“萝卜快了不洗泥”,特别是一些时间节点要求很严、摸底调查又非常烦琐的工作,稍有松懈,就容易走形式,搞成“数字工程”。环境治理中,目标任务都十分明确的刚性计划却沦为弹性十足的“橡皮筋”,这样的教训并不罕见。
    生态专家W说:“最典型的例子是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图工作。由于设立之初划线过粗、考虑不周,将定结、聂拉木、吉隆、定日4个县城等一股脑地划入珠峰保护区,而实际上这些区域根本无法按法规进行管理,最后.相关部门才不得不考虑将1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调出保护范围。”
    W认为,生态红线的立法体系、划定过程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比如,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涉及的要素较多,有的属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的属于自然保护区,有的属于风景名胜区等。”不同要素受相应的法律文件规范,“但管理目标、要求不尽相同,甚至还存在着相互重叠或者冲突等情形。”w说,目前,国家仅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但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措施、职责等尚不明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无法可依、执法不到位等情况。
    而一些生态功能较为重要区域,根据技术评估认为应该划在生态保护红线内,但该区域可能有已规划的重大项目或在建项目。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矿产开发:有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分布有矿产资源,且国土部门早已颁发了采矿权证,如何妥善处理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与保护已设采矿权合法权益,便成为一道难题。“国土部门坚持对于合法的矿业权,特别是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区域不划人生态保护红线,但应当明确态度,一旦采矿区域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强制划入区域相冲突,就必须划到生态保护红线内。当然,这要做好其中的退出与补偿工作。”W说。
    最后,W还强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关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项重大的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生态红线划定离不开社会和公众的理解支持。生态红线的确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地方和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会影响到一部分群众的眼前利益。因此,各级政府要改变“闭门画图、埋头划线”的做法,以开放的姿态让群众参与到红线划定的工作中来。要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切实保障公众知情与监督的权利,真正使红线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上。
    3.一则有关珠峰核心区无限期禁止游客进入的消息在互联网平台上被大量传播。2019年2月14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旅发委主任唐某就此公开回应称,根据相关政策及珠峰调整后的生态红线,游客的旅游范围确实已有所缩小,核心区今后将不再开展旅游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的游客大本营也将后撤至绒布寺一带。
    据了解,位于定日县扎西宗乡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足珠峰核心区中设立的重要生活地带,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长期以来,这里一直被游客、旅游企业视作观赏珠峰的最佳地点,也是不少旅游产品中会重点“打卡”的景点之一。因此,关于这一消息,网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A:挑战珠峰的人逐年递增,给珠峰的原始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不少登山者为了更好地减压以保全自己,采取沿途扔垃圾来减轻负重。今天,珠峰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帐篷、氧气瓶、红酒瓶、包装袋等垃圾到处都是。另外,人类排泄物也是珠峰生态的痛点。因为珠峰之上没有厕所,登山之人只能露天就地解决,再加上高寒的气候环境,排泄物也不易分解,这些排泄物便会与冰山雪水共存。
    网友B:珠峰8000米以上是“死亡地带”,空气极度稀薄,不少登山者长眠于此,终年不腐,而将他们的遗体带回山下只能依靠登山运动员人力搬运,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珠峰清道夫”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来完成这种任务。另外,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是要把珠峰上的垃圾清理干净至少要耗时10年,就是因为大部分垃圾只能靠有限的人力扛下山。
    网友C:我不太赞同以这种方式保护珠峰,我认为重点应是提升游客、登山者的环保意识,而不是一禁了之,如此做法只是治标不治本。
    网友D:不可否认的是,当地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完全禁止游客进入是不是太严了些?“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我觉得可以限制游客数量来进行保护,比如每个月只允许500名游客进入,也可以收取一定的环境保护费。
    网友E:世代生活在雪山脚下的夏尔巴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以向导为生,如今珠峰向导更是他们的“民族职业”,据说一单能有上万元的收入,可如今,他们的经济来源如何保障?另外,登山大本营的各类服务人员,包括服务生、厨师、背夫等,他们的收入会不会也受影响?而且当地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发展农业、工业等,旅游业就是最好的创收方式,“禁令”一下达,岂不是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网友F:上个月刚去了珠峰,感觉还好。虽然核心区不再开展旅游活动,但绒布寺目前依然是接纳游客的,而且原珠峰大本营后撤距离只有2公里而已,没有太大影响啦!现在,新的大本营和绒布寺招待所一起作为新的一号大本营,继续迎接世界各地的游客,小伙伴们在绒布寺一样可以看珠峰的日出日落,一样可以和新的珠峰界碑打卡哦!
    4.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四面环山,面积约674平方公里。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邻近日本古都京都、奈良,横卧在经济重镇大阪和名古屋之间,是日本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千百年来,日本人民在琵琶湖一带生活栖息,孕育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灿烂的精神文明,日本文化经典《万叶集》和《源氏物语》便成就于此。因此,琵琶湖与富士山一样被日本人视为日本的象征。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环境危机,随着沿岸城市工业的发展,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设,彻底改变了琵琶湖封闭式的水资源利用的传统版图和格局。工厂、乍活用水等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农药、化学合成品、重金属类物质,破坏了水生环境,给水中的鱼类也带来了危害。1962年,因为农药而产生的渔业受害额度达到了4亿日元。据1973年滋贺大学的统计数据,平均13%~14%的鱼出现了脊椎骨异常。随着农药使用标准的制定,一部分农药在湖周边6千米以内的使用被禁止。
    从1972年起,日本政府全面启动了“琵琶湖综合发展工程”,历时近40年,促使琵琶湖水质由地表水质五类标准提高到三类标准。
    滋贺县城乡污水处理在琵琶湖污染治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污水处理率达98.4%,在日本47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排名第二。全县已经建成高度发达的污水管网体系,城市公共下水道普及率达到87.3%,尚未普及的城区则安装按国家统一标准制作的合并净化槽,接入城市公共下水道后送往滋贺县已经建成的9座污水处理厂,日本城市污水处理受《下水道法》规制,生物耗氧最、化学耗氧量、悬浮物、总氮、总磷的标准分别是日均值4.8、20、40、5和0.25毫克/升,而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一级B标准中,上述五项浓度限值分别是20、60、20、20和1毫克/升。
    为实现琵琶湖的有效治理,滋贺县各级政府所属的污水处理厂严格实施限值标准,不断深化技术升级和质量管理,滋贺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均采取封闭运行并实施除臭处理,解决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普遍存在的公众环境污染投诉问题。
    1972年日本制定了《水质污浊防止法》,滋贺县同时制定了严于国家限制的企业废水标准,政府要求所有企业均达标排放,经常采取突击性的环境监察和监测,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实行关闭淘汰,对有意愿治理又缺乏资金的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对于达不到企业废水排放标准的企业,其废水禁止直接排入水体,而是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置。
    为保护琵琶湖水质,污染物排放较大的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比重已经降到很低,辖区内农业生产以污染程度较低的粮食蔬菜种植和天然水产养殖为主,且大力引进精准施肥、利用堆肥等技术,降低肥料使用量。为解决灌溉用水直接下田的问题,滋贺县409个村落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业灌溉排水的循环利用。
    琵琶湖水质改善过程中,当地民众发挥了巨大作用,如1977年发生赤潮,全县人民自发走上街头宣传为此专门制定的《富营养化防止条例》,广大家庭妇女积极参与,自觉抵制使用合成含磷洗涤剂。滋贺县人民还常年组织义务植树造林、拾捡垃圾、清除湖体污垢、割刈水草和芦苇、监督企业排污等,涵养水源,减少污染物纳入和湖体中腐败物,推进了湖体水质改善。
    5.2018年10月1日,河北省启动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省长和三名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的河北省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确定了八个专项行动,其中太行山燕山生态环境普查整治专项行动为重中之重。此外,就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河北省对相关县政府进行了公开约谈,并提出整改要求。
    翻看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不难看出,河北生态保护红线呈现着护佑京津之势,拥有着“两屏、两带、多点”的基本格局。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高某介绍说,“两屏”为燕山和太行山生态屏障,“两带”为坝上高原防风固沙林带和滨海湿地及沿海防护林带,“多点”是指分散于平原及山地的各类生态保护地。
    身为“两屏”,燕山、太行山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太行山、燕山红线面积占全省生态红线面积的83.3%。”高某强调。从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可以看到,河北省燕山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涵盖张家口东部坝下、承德地区坝下和唐山、秦皇岛市所属19个县(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2579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1.97%,占全省红线面积的55.75%。
    而太行山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涵盖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市的西部山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158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5.92%,占全省生态红线面积的27.55%。
    因此。切实摸清太行山、燕山生态环境家底,对于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2018年10月1日,河北省启动了太行山燕山生态环境普查整治专项行动,并制定了《太行山燕山生态环境普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宣布将通过普查对太行山燕山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体检”,分门别类建立起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并逐一整改。同时,借助整改,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体系,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准入,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此次全面普查排查行动涉及区域大、面积广、点位多、环境复杂,因此面临重重困难。”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调研员侯某表示。
    为此,河北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飞行检查和实地查验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推进普查排查工作。
    据介绍,普查排查行动中,河北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手段对太行山、燕山、坝上高原等约9万平方公里的地域进行了全覆盖遥感监测,并将所获得的遥感监测影像与2015年影像进行对比,筛查发现地貌变化点位19555个。
    “针对这些筛查出的点位,河北省分两批交办给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等8个设区市政府,组织县乡两级逐点进行实地查验、手续审核和问题甄别。”侯某介绍说,各市接到疑似点位清单后,均建立起了台账清单,逐点进行核查。
    截至20 J8年11月30日,河北各市共核查点位16660个,甄别出问题740个,其中张家口、承德、保定市问题最多,分别为285个、142个、136个。同时,依照问题清单,河北各市坚持边查边改,依法依规分类施治。
    “属于违法违规建设活动的,一律先停止建设,再分类治理。其中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属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房地产、工业企业等违法违规项目,坚决依法关停拆除并实施生态修复:破坏生态空间、影响生态景观的露天矿山迹地,实施生态修复。”侯某解释说。
    为了确保整改效果,河北对清单内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整改完成后,有关县(市、区)向市级提出销号申请,市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最后确认销号并签字负责,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一经核实将严肃追责问责。
    这次普查整治专项行动是河北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后,对太行山、燕山生态保护状况的一次大起底。通过普查,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浮H;水面。位于石家庄市灵寿县的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由于违法违规开发建设问题屡禁不止被公开约谈。
    据了解,2017年年底,在河北省开展的“绿盾2017”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中。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就被检查出存在多处违法违规开发建设问题,随后,原河北省环保厅、石家庄市环保局多次督查督办,叫停违法项目。
    2018年4月,河北省“绿盾2018”专项行动检查发现,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各类建筑工地多达15处,商业住宅项目正在施工并销售,山体植被遭到破坏。同年10月,河北省通过无人机飞行检查发现,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违规项目不仅未完成整改,而且违法违规建没势头愈演愈烈,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又发现多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2018年11月26日,针对灵寿县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对灵寿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公开约谈。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吕某在约谈会上要求灵寿县政府,要树牢底线不能触、红线不能碰的理念,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采取强有力措施,依法依规坚决整治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类违法违规项目。
根据“给定资料2”,就如何做好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提出建议。
    要求:措施合理。有针对性。不超过250字。

选项

答案一是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各类条件,合理设定目标任务、划分区域,提高划线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二是完善立法体系。统筹考虑涉及的所有要素,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红线的管控措施、职责等。 三是做好项目协调工作。若已规划的重大项目或在建项目与强制划入区域相冲突,必须划到生态保护红线内,并做好退出与补偿工作。 四是夯实群众基础。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并鼓励群众参与,切实保障公众知情与监督的权利,避免“闭门画图,埋头划线”。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D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