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总结各派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前提条件与核心内容的异同。

admin2013-07-12  53

问题 试总结各派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前提条件与核心内容的异同。

选项

答案最早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可追溯到18世纪休谟的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学说。到了20世纪,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出现了众多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和结构论。 (1)弹性分析法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强调国际收支调节中的相对价格效应。 弹性分析法的前提条件是:收入(Y)不变;利率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商品劳务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国内外商品劳务的价格(Px和Pm)不变;贸易品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 根据这些假设前提,弹性论认为:汇率变动是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 但该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这个理论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未考虑劳务和国际问资本移动;第二,假设前提过于严格,很难适用于实际分析;第三,未考虑贬值后继发的通货膨胀效应;第四,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第五,未明确区分使用不同货币来计量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 (2)吸收分析法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出发,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即用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并加以适当的搭配和协调,从而使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 与弹性论相比,首先,吸收论不是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而是从总收入与总吸收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调节政策,这是它与弹性论的重大差别。其次,就贬值的效应来讲,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中,即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而弹性论则是从价格和需求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吸收沦的主要缺点是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惟一原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 (3)货币分析法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它从货币的角度而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货币论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 货币论认为:第一,在货币论者看来,对于小国来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无法控制本国的货币供给,它只能改变货币供给国内外来源的结构,即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第二,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故它的对策就是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使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的速度。第三,货币论者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并不否认实际因素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只不过它需经由货币需求来产生影响。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长和价格上升通过提高货币需求,将会带来国际收支盈余,而利率上升则通过降低货币需求造成国际收支赤字。货币论关于收入、利率、价格对国际收支影响的结论正好与传统理论相反。 (4)乘数论,又称收入论或收入分析法,分析的是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它同样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它的基本精神是,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从而影响进口支出。 根据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一国国民收入会因自主性支出的变动而发生多倍的变动。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国际收支。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当局可以实施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降低国民收入,以减少进口支出,改善国际收支;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盈余时,当局可以实施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国民收入,以增加进口支出,减少国际收支盈余。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Z5r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