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admin2016-04-13  51

问题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选项

答案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美学体系中,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 “道”体现了天与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并不像西方那样把物质和精神截然分开,而是把精神和物质浑然一体,认为这就是宇宙天地本来的状态,而其中精神又起着绝对作用。因此,精神性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物质的气被精神化、生命化,这是中国“气论”的本质特征。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一方面,中国美学十分重视养气,主张艺术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平;另一方面,又要求将艺术家主观之“气”与客观宇宙之“气”结合起来,使得“气”成为艺术作品内在精神与艺术生命的标志。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 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心乐一元、心物一元。因此,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贯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相融合一,以为文学艺术之美在于情与景、心与物、人与自然的交融合一,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具有精神性、生命性、主体性、表现性的特点。同时,中国传统艺术又十分重视情理交融、情理统一。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诗、乐、舞最初是三位一体的,后来才逐渐发生了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艺术门类。但是,这种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乐舞”精神并没有消失,而是逐渐渗透到中国各个艺术门类中,体现出飞舞生动的形态和风貌。因此,宗白华认为“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舞”可谓中国艺术外在形式的共同特点,从总体上概括了中国艺术的形态。“舞”把中国传统艺术内在精神生命化推向彻底形式化。由此,道的精神——气的生命——舞的形态,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整体结构。 (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注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思维和审美思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形成了以“悟”为核心的感性直觉的审美思维方式。“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衍生出“顿悟”、“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要达到“悟”的境界,除了艰苦的探索和辛勤的实践之外,审美主体还必须将自己的心灵从各种外在和内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澄怀味象、乘物游心、扫除杂念、涤荡心胸,始终保持自由愉快、无私无欲的审美心境。 (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从多样统一来看,“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同”只是把同类的、没有差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和”则是由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事物统一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追求多样的统一。因此,避免重复雷同,求异求变,不仅不与求和谐的整体思维方式相矛盾,相反,它正是体现出这种“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艺术思维特点。与多样统一相比,对立统一更接近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以对立统一来说明“和”,表明中国古人对“和”的本质认识有了更深入的发展。总而言之,这种“和”的境界,从个人到社会,从人文到艺术,从天地万物到整个宇宙,无不贯通。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显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69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