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备课过程中了解学生就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备课过程中了解学生就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admin
2020-06-02
47
问题
备课过程中了解学生就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选项
答案
错误 了解学生,即备学生,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要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如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和身体状况等。(2)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等。(3)了解本班的学风、班风,重点掌握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人。因此,了解学生不仅仅是了解每一个学生,还要了解班级的状况,如班风等。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BN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论文《发掘、发现、发展:作文教学指导的三个视角》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和能力,就将具备语言交流的主动性和文字表达的自信心,不但不怕作文,而且会喜欢作文,
学习《鸿门宴》,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樊哙闯帐”部分,要求读出情节的紧张感,读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恰当的是()。
学生喜欢寄情山水的古代记游小品,教师推荐这类作品供学生阅读。下列不适合的是()。
研读古代文化经典时,教师提醒学生运用工具书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梳理出来。下列词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学习《囚绿记》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内涵?教师提问后,教室内很安静,没有学生回答此问题。教师继而又提出了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又为何“怀绿”?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讨论,最终总
阅读《蜀道难》教学随笔(节选),按要求答题。《蜀道难》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结合课下注释及一些助学材料,对诗歌的背景、李白的生平、文中的神话传说、语言风格等,进行系统的了解。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在自学过程中
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案例:师:有同学说,鲁四老爷并不凶狠。我们现在来看看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受到了怎样的对待。生:鲁四老爷看不起她。师:你的根据是什么?生:“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
阅读某教师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发展状态来把握教学节奏,既要保证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提高,又不能节奏太快,以免影响学生的接受和吸收。高中生的大脑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他们的思维通过外界的刺激会产生强烈的反
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揣摩人物性格,教师组织了一场分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对于该教学活动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随机试题
鳞翅目幼虫体壁的原生刚毛在第1龄幼虫已出现,次生刚毛在第2龄幼虫开始出现,是重要的分类特征。
函数y=x+的单调减区间为【】
企业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下列各项不应包括在“存货”项目中的是()。
2015年3月,王某在某期货公司营业部开户并存入5000万元人民币准备进行大豆期货交易。因当时市场行情不乐观,王某一直未进行交易,资金一直闲置。2016年10月,该期货公司营业部经理张某根据自己经验判断大豆期货处于多头行情中,并有加速上涨的趋势,于是张某擅
贷款额度通常按照抵(质)押物的一定抵(质)押率确定的是()。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有()。(1)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国IP地址数的变动与域名数的变动无直接关系(2)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国域名数与网站数有相同的变动特征(3)20
某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名职员涉嫌被拘审。甲:只有乙作案,丙才会作案。乙:甲和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作案。丙:乙没作案,作案的是我。丁:乙是作案者。事实证明,四人中只有一个说假话。如果上述断定都真,那么以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对这一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有(
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QuantitativeResearchinEducationManyeducationresearchersusedtoworkontheassumptionthatchildrenexperiencediffe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