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2

admin2020-10-21  42

问题 1.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2.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3.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福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4.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的。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5.__________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枯竭,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6.俗语说的好,“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枯竭。“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命上的“苟且者”,都缺乏艺术家在创造时所应有的良心。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20、

选项 A、若是写为“悠然望南山”,诗人所表达的自然相得就被淡化了
B、情趣应该是物我交感的个性化的东西
C、东施效颦、沐猴而冠都是生命枯竭的表现
D、文中“本色的生活”就是指不迷于名利的淡泊生活

答案D

解析 A 项,对应第 3 段“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
符合文意,排除;
B 项,对应第 4 段“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完全相同的”,符合文意,排除;
C 项,“东施效颦”对应第 5 段“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枯竭”;“沐猴而冠”对应第 6 段“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枯竭。‘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可知二者皆是生命枯竭的表现,符合文意,排除;
D 项,对应第 6 段“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因此,“本色的生活”既不可迷于名利,也不能虚伪,选项表述片面,不符合文意,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eP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