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戚《散步》原文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

admin2020-02-11  18

问题        莫怀戚《散步》原文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我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随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思考探究
    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积累拓展
    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句: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经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单元介绍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提示
    课文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你的身边一定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回忆一下,感受其中的温情。
    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烦文件,投影实物等。
从“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角度谈谈你对《散步》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选项

答案结合“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来看,《散步》一课的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散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这一点,运用情境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设置,使学生直观感知文章中相关语句在遣词造句、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文章流露出的浓浓亲情,提升文章鉴赏能力。 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活跃的时期,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利用教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加工,帮助学生由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在教学结尾部分可以多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情感,提升对文章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能力。 ③精心设疑质疑。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是积极思考、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问题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疑问,因势利导,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拟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鉴赏文中难理解的句子和词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④巧借语文实践活动。在课后通过合理安排家庭作业,促使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安排阅读活动,补充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u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