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交替变化。

admin2014-01-07  55

问题 试论述“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交替变化。

选项

答案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这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五四运动”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呈现出交替变化的趋势。 “五四运动”至国民革命时期(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集中反映在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上。五四运动的矛头指向是北洋军阀和它的后台帝国主义。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北伐的对象即北洋军阀。同时,北伐影响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于是它们干涉和破坏革命。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但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是主要矛盾之一。当时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特别激烈,共产党内正确路线与右倾主义的斗争亦十分激烈。但它们受制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但从1931年至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最主要矛盾。这个时期,尽管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共产党内部路线斗争激烈,但这些都是局部范围内的矛盾和斗争,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国共两党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由此上升并激化。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居主导地位,并制约和影响着国内的阶级矛盾和其他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七七”事变后,面对民族危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积极组织抗战,共产党则在敌后展开游击战,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但这时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国民党经常制造反共摩擦,如“皖南事变”等。总之,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制约和影响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其他各种矛盾,阶级矛盾以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等都在民族矛盾面前退居次要地位。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同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积极推行全球霸权战略,妄图统治世界。为控制中国,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全力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因此,随着抗战胜利,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一矛盾一直贯穿于这一时期的始终。最后,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vU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