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短文,就文中的某些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约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思路清晰,文字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admin2015-02-23  31

问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就文中的某些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约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思路清晰,文字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地上和地下
    连州西岸石兰寨曾经听山西的朋友说:陕西的宝贝大多在地下,而山西的宝贝大多在地上。他所说的宝贝指的是文物和文化遗迹。这种区分究竟具有多大的概括意义且不去管它,至少山西地面的晋祠、五台山、云冈石窟、悬空寺等确实可以拿出来一说。但是那位朋友的话语中似乎包含着对地面风光的自得和夸耀,却让我深思。最近念及地上和地下这一话题,缘于北京的街道被水淹。据说水漫街道是因为碰上了60年一遇的暴雨,其实对于一个如此古老的城市来说,60年实在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于是人们不得不将批评的眼光由天上转而指向了城市的地下。近年来城市迅猛发展,但是下水道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显然滞后。正因为如此,这些年里中国曾有好几个大城市相继被雨水戏弄欺凌,“水城”“港口城市”的调侃不绝于耳。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中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全国二百多个地级市中,已经有近二苜个正在急切地作出规划,要把自己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所展现的,更多是土地的增多,是面积的扩大,是城市地面上看得见的日新月异、欣欣向荣,而内涵性、结构性、功能性、适用性等综合性的思考显然不足。这些问题就如城市下水道样,被置于我们的视线之外,形成了我们心智的盲区。就好像我们的好些水利工程,在满足于宏伟的大坝和正效应的同时,却顾此失彼,忘记了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忘记了更重要的水文、地质、气象、生态等也许一时显现不出来然而却涉及更加长远利益的因素。
    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并不仅仅属于工程范畴,与我们好大喜功的心态和只注意表面文章的习惯性思维不无关系。“地上的”终究看得见、摸得着,可以作为政绩一列举,而“地下的”却无声无息等待着历史的检验。就像北京的排水系统,谁管它60年才有的大雨呢?对于人生有限的仕途来说,60年已经是何等的遥远。山西人的“地上”和陕西人的“地下”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冲突,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因为“地上”而忽略甚或抛弃了“地下”。不可忘记的是,“地火的奔突”难免爆发,比如遇到60年未遇的暴雨。
                                                                           作者:徐南铁
                                                                   —摘自《粤海风》杂志,2012年第四期

选项

答案 城市,为谁而活① 城市也是有生命的。城市的生命是其规划、建设、管理者以及工作、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赋予的。 城市应该为谁而活?这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中国应该直面并重新思考的问题。 当今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形象、面子而活,是在为某些官员的政绩而活。于是,一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中心轻边缘、重建设轻规划、重速度轻质量、重硬件轻软件、重“政绩”轻民生、重外在形象轻精神内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等问题日益凸显。近来接连发生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可以说就是这些问题的集中反映:入夏以来,武汉、南京、北京等诸多城市在暴雨中成为泽国;7月15日,郑州市一处拆迁安置小区8栋刚封顶2个月的多层楼房,因墙体大面积爆裂被要求全部拆除、重新建设;18日,有媒体爆出江西景德镇没钱建大坝却有钱搞亮化、造景观,防洪大堤成“半拉子工程”,洪水几乎每年从缺口处涌入部分城区,当地群众频遭“被淹之苦”…… 为什么报刊亭等便民设施在一个城市的重大活动中常会因“有碍市容观瞻”而难逃被拆的劫难?为什么一个江南小镇,中心地区与郊区的环境会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在首都的繁华闹市,竟然有如此破旧不堪的生活图景?为什么在一个已经通过了省和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的地方,居民却不得不长期承受楼道中城市“牛皮癣”日复一日的折磨?难道街上的报刊亭真的会影响市容环境吗?难道郊区人就不该与城区人共享蓝天绿水吗?难道城市文明仅仅是为“验收”而“创”的吗?应不应对繁华都市背后的民生问题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 城市是人们安身立命之处,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便捷、舒适的环境应是城市建设、管理的终极目标。城市是用来生活的,而不是用来展示的;市民的生活舒适度、幸福感理应比城市形象好不好重要得多。但在“展示形象”的理念下,许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把大部分财力、物力、精力都放在了“打造”城市的“亮点”上,他们热衷于营造视觉盛宴,热衷于展现政绩的“辉煌”。于是,标志性建筑、景观大道、亮化工程、大剧院、大广场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中竞相“诞生”,最典型的就是大而无当的水泥广场。至于“亮点”之外的事情,如背街小巷和远近郊区的基础建设及环境就往往被忽视甚至无视。 如今,在江西赣州这个以拥有建于宋代的地下超大排水系统—福寿二沟千年不涝而闻名的古城,正耗资2.9亿元打造以号称世界第一的“和谐钟塔”为核心的综合主题公园。一个是造福千年的地下排水沟,一个是夺人耳目的世界第一高机械钟塔,这相距千年、一上一下的两个大工程,哪一个更能给社会、给百姓带来和谐呢?

解析 本文堪称一篇典范的驳论文,对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展现的好大喜功、只注意表面文章的现象进行批判。首先,标题“城市,为谁而活?”直接点题,对中国快速推进城市化提出质疑。接着列举许多实例着重论述中国城市化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对其提出反问。随后,作者笔锋一转,直接提出城市是人们安身立命之处,城市化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便捷、舒适的环境。该文结构严谨,笔力劲健,见解不凡,措辞得体,立论公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w5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