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论张居正改革。
简论张居正改革。
admin
2019-08-06
28
问题
简论张居正改革。
选项
答案
(1)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内阁倾轧。有权势的阁臣,特别是首辅,朝臣之间明争暗斗;宦官专权。宦官专权的结果,使明王朝的政治日益黑暗,人民苦难不断加深,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财政危机,赋役繁重。皇帝大置皇庄,皇族、勋戚、官僚纷纷效仿,大肆兼并,农民破产流亡,军屯破坏。赋税、徭役和地租加重。宣德以后,赋税日增,徭役不均,地租高达二、三石,再加上高利贷,民不聊生;流民起义。明代中期,随着大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各地农民遂奋起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此起彼伏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对明朝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瓦刺入侵。“土木之变”发生后,为了防备蒙古地方统治者的袭扰,明政府不得不在长城沿线上先后设置“九边”,即九个军事重镇,以加强自身的防卫能力。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解除蒙古残部的威胁。此外,倭寇长期骚扰东南海疆,成为挥之不去的外患。 (2)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宰相以后,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澄清吏治。强调“用人唯才”; 创立“考成法”,官吏“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提倡实干,要求“扫无用之虚词,求躬行之实效”; 增加财源。下令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清查赋税田产,责成官吏追缴欠税; 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明代后期一项重要的赋役制度。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新的赋役制度,“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所谓“一条鞭法”,有 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整顿军事。选派一批得力将领在边境积极练兵备战; 对鞑靼贵族采取加强政治经济联系的政策; 对倭寇则予以沉重打击; 兴修水利。任用潘季驯督修黄河。 (3)对张居正改革的评价: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振兴衰落的明王朝,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但在客观上收到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它不但延缓了政治危机的爆发,出现了短暂的安定局面,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而对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张居正改革以后,明朝的政治、财政形势都有所好转。但是,这场改革因触动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逐渐破坏,明朝的统治也日趋衰落。
解析
张居正改革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著名的改革之一,所以也是考研命题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对于张居正的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张居正去世后得到的结局也是比较耐人寻味的。考生应该深入到当时的背景来看待张居正改革和张居正本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eJ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罗马在地中海区域的征服、统治政策和历史意义。
二战后世界经济走向统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多样性,出现了“两种体系、三种国家”,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类型的是()。
《洛迦诺公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伯伦认为《公约》“标志着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真正的分界线。”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论述三十年战争的背景、主要过程及结果
论述近代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流派及反宗教改革运动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制度,为什么?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
对巴黎公社的评述,正确的有()。①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主要的经验是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③其实践和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④由于无产阶级的不成熟,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各地进行的乡村改造尝试中。不包括()。
随机试题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
Excel2010中,某公式=“AB”&“CD”的返回值为____。
A.百合固金汤B.益胃汤C.杏苏散D.桑杏汤以上方剂中,体现“金水相生”的是
老年人的晶态智力一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晶态智力是指
被告人某甲犯走私毒品罪、贪污罪,被贵州省乙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死刑,决定执行死刑,在上诉期限内,某甲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提出抗诉。对此案应当如何报请复核?()
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所酿成的()等后果十分严重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属风险事故。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指的是()。
(),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初唐四杰”是指()
商场里某商品成本上涨了20%.售价只上涨了10%。毛利率(利润/进货价)比以前的下降了10个百分点。问原来的毛利率是多少?()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