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甲公司系2001年成立,并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甲公司对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够在三年内转回。每年按净利润的10%和 5%分别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1)甲公司2001年12月购入生产设
甲公司系2001年成立,并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甲公司对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够在三年内转回。每年按净利润的10%和 5%分别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1)甲公司2001年12月购入生产设
admin
2009-04-20
73
问题
甲公司系2001年成立,并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甲公司对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够在三年内转回。每年按净利润的10%和 5%分别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1)甲公司2001年12月购入生产设备,原价为9 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3年年末,甲公司对该项生产设备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6 000万元。2004年年末,甲公司对该项生产设备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6 000万元。2004年度上述生产设备生产的A产品全部对外销售;A产品年初、年末的在产品成本均为零(假定上述生产设备只用于生产A产品),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等均与税法一致。
(2)甲公司于2003年年末对某项管理用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2 4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4年,净残值为零。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7 200万元,已提折旧3 600万元,原预计使用年限8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但甲公司2003年年末仅计提了 30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甲公司2004年年初发现该差错并予以更正。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等均与税法一致。
(3)甲公司2001年1月购入一项专利权,实际成本为7 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与税法规定相同)。2003年年末,因市场上出现生产的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从而使得甲公司按其购入的专利生产产品的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经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3 150万元。2004年甲公司经市场调查发现,市场上用新专利生产的产品不稳定而部分客户仍然喜爱用甲公司生产的产品,原估计的该项专利的可收回金额有部分转回,于2004年年末测试可收回金额为3 900万元。
(4)从2004年起,甲公司试生产某种新产品(B产品),对生产B产品所需乙材料的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
乙材料2004年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04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各购入乙材料750公斤、 450公斤、3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0.12万元、0.14万元、0.15万元。2004年度为生产B产品共领用乙材料900公斤(其中第一季度领用150公斤,第二季度领用300公斤,第三季度领用450公斤)。发生人工及制造费用39万元,B产品于年底全部完工。但因同类产品已占领市场,且技术性更优,甲公司生产B产品全部未能出售。甲公司于2004年年底预计B产品的全部销售价格为96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产品所发生的税费为6万元。剩余乙材料决定出售,市价0.16万元,预计销售材料所发生的税费为5万元。
(5)2004年接受捐赠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发票注明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万元。另支付运输费用5万元(扣除率7%),途中保险费用1万元。
(6)甲公司2004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8 000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为75万元;转回的坏账准备157.5万元,其中7.5万元已从2003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165万元,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的金额为90万元,支付违反税收规定的罚款180万元。
除本题所列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折旧和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对甲公司管理用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差错予以更正。
(3)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专利权的摊销额和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库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
(5)编制甲公司2004年度接受捐赠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6)分别计算2004年度上述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7)计算2004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选项
答案
(1)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折旧和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003年账面价值=9 000-9 000÷10×2=7 200(万元) 2003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 200-6 000=1 200(万元) 2004年账面价值=6 000-6 000÷8=5 250(万元) 2004年年末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账面净值=9 000-9 000÷10×3=6 3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6 000万元,与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账面净值6 300万元,按两者孰低确定6 000万元为冲减减值准备的基础。 2004年年末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冲减的营业外支出=6 000-5 250=750(万元) 2004年恢复累计折旧=9 000÷10-6 000÷8=150(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0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50 累计折旧 150 (2)对甲公司管理用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差错予以更正。 2003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7 200-3 600=3 600(万元) 2003年可收回金额=2 400(万元) 2003年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 600-2 400=1 200(万元) 2003年应补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 200-300=900(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外支出 9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00 借:递延税款(900×33%) 297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 297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0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3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60.3 ——法定公益金 30.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45 (3)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专利权的摊销额和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2003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7 500-7 500÷10×3=5 250(万元) 2003年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 250-3 150=2 100(万元) 2004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3 150-3 150÷7=2 700(万元) 2004年不考虑减值准备情况下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7 500-7 500÷10×4=4 500(万元),不考虑减值准备情况下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4 500万元,与3 900万元比较,按两者孰低确定 3 900万元为比较的基础。 2004年年末应转回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 900-2 700=1 200(万元)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 20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 200 (4)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库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96-6=90(万元) B产品的生产成本=(150×0.12+300×0.14+300×0.15+150×0.14)+39=165(万元) B产品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5-90=75(万元) 剩余原材料的成本=600×0.12=72(万元) 剩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600×0.16-5=91(万元) 剩余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 (5)编制甲公司2004年度接受捐赠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100+5×93%+1) 105.65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5×7%) 17.35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 117 银行存款 6 (6)分别计算2004年度上述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①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时间性差异=-750(万元) 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时间性差异=6 000÷8-12 000÷10=-150(万元)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750-150)×33%=-297(万元) ②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时间性差异=2 400÷4-7 200÷8=-300(万元)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300×33%=-99(万元) ③转回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时间性差异=-1 200(万元) 无形资产摊销产生的时间性差异=3 150÷7-7 500÷10=-300(万元)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1 200-300)×33%=-495(万元) ④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生的时间性差异=75(万元)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75×33%=24.75(万元) ⑤转回坏账准备产生的时间性差异=(-157.5+7.5)=-150(万元)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150×33%=49.5(万元) (7)计算2004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2004年度应交所得税=[18 000+(-750-150-300-1 200-300+75-150)-75+165-90 +180]×33%+117×33%=5 083.65+38.61=5 122.26(万元) 递延税款发生额=(-750-150-300-1 200-300+75-150)×33%=-915.75(万元) 所得税费用=5 083.65+915.75=5 999.4(万元) 借:待转资产价值 117 所得税 5 999.4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 122.26 递延税款 915.75 资本公积(117×67%) 78.39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kn0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级会计实务题库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类
0
中级会计实务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合同法规定,订立合同要经过()两个阶段。
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时,通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在我国,人们经常提到有关财政的“两个比重”是指()。
当代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日益渗透和融合,这主要是因为()。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确立法人财产权的重要意义是()。[2005年真题]
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社会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属于()经济增长方式。
为及时了解全国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势,可以对全国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价的变化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立法阶段的准备包括下面哪些内容?()
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采用( )存货计价方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随机试题
患者,男,40岁。误服敌敌畏约200ml,出现呼吸困难,面肌细颤,其原因是
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制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被称为()
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是指证券公司以短期融资为目的,在()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金融债券。
某商品流通企业拟选择经营甲、乙、丙、丁四类商品中的一类。由于未来市场需求无法做到比较精确的预测,只能大致估计为需求量较高、需求量一般和需求量较低三种情况,并且不知道这三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只知道三种情况下不同类商品的估算损益额(万元),如下表所示。该企业的总
(2009年真题)最基本的出版物商品竞争方式是()。
关于互联网,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有论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少精辟巧妙的比喻直陈核心技术发展“隐患”,直指难点、痛点。下列有关比喻说法错误的是()。
设向量组α1,α2,…,αm线性无关,β1可由α1,α2,…,αm线性表示,但β2不可由α1,α2,…,αm线性表示,则().
设x∈(0,1),证明下面不等式:(1)(1+x)ln2(1+x)<x2;(2).
对建立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LastyearafterIhadleftasmallvillageinthesouthofFrance.Idroveomofilenexttown.Onthewayayoungmansloppedm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