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武汉大学)试阐述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运用西方利率理论分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利率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的政策建议。

admin2017-07-25  44

问题 (2004武汉大学)试阐述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运用西方利率理论分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利率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的政策建议。

选项

答案(1)西方利率理论主要有实际利率论、货币供求论、可贷资金论和IS—LM理论。 ①实际利率论:利率由实际因素即投资和储蓄或生产率与节约率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种理论强调的是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②货币供求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属于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状况,而货币的供给量取决于货币当局,货币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现金的流动偏好。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增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则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曲线和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如图2.1所示: [*] 货币供给曲线M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需求曲线L=L1+L2是一条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曲线,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当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就产生了“流动性陷阱”。图中M1与L曲线的交点r0是均衡利率。M2是货币供给在这之后无论如何继续增加,利率也不会从r1再下降的货币供给量。 ③可贷资金论:可贷资金论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提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其中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货币需求与利率则是负柏关关系。总体来说,均衡条件为:I+△Md=S+△Ms。这样,利率便决定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均衡。可贷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成为利率决定的因素而必须加以考虑。 ④IS—LM理论:它是在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基础上,由希克斯与汉森修正而成的一种利率决定理论。它认为在不知道收入的情况下,利率不能单独决定,而是由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决定。在产品市场上,当投资等于储蓄时达到产品市场均衡,此时得到收入与利率的关系即IS曲线,它向下倾斜,其上每一点都是产品市场的均衡点。同时,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达到货币市场均衡,此时得到收入与利率的关系即LM曲线,它向上倾斜,其上每一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点。当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时,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这时决定的利率和收入才是均衡的。偏离这一点时,市场经济的自发机制会使之逐渐恢复均衡。 (2)利率市场化指国家放弃直接的利率管理,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能灵敏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并具有灵活有效传导机制的间接调控利率体系的变革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对利率实行直接管理体制。建国初期,政府严格利率管制,规定利率上限,对不同性质企业实行不同利率,档次较多,调节灵活。后来,在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人民银行“大一统”的管理金融事务,人民银行既是全国金融管理机关,又是办理金融业务的经济组织,保证国家计划实现。这期间没有利率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因此,利率管理权高度集中,利率种类不断减少,利率调整的间隔期限越来越长,利率档次不断简化,利率水平不断调低。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在利率管理方面我国形成了多层次的利率体系,赋予金融机构一定的利率浮动权,在运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活动、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方面取得了成就,但它依然属于利率直接管理体制。 (3)利率体制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全面放开和逐步放开两种不同的方式,我国目前应采取逐步放开的方式。 全面放开利率管制是将全部市场参与者推向市场,利率水平完全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它较易于形成一个统一的、公开的、公平的资金市场。不过,全面放开利率管制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第一,全面放松利率管制之后,利率的波幅加大,导致投机的出现,而投机因素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利率的波动。 第二,容易产生大幅度的利率攀升。长期的资金缺口、投机因素和预期的影响都会提高资金的需求,使利率上升。 第三,利率的剧烈上升会给国有企业的经营带来困难,抑制企业的投入,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现象。社会资金也有可能从生产领域流向流通领域或虚拟经济领域。 尽管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可能产生暂时的利率结构矛盾,但它较为稳妥,能产生进一步放松利率管制的内在动力。主要好处在于: 第一,不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剧烈震动,避免全面放松利率管制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第二,逐步放松利率管制有利于引导市场参与者的经济行为,逐步缩小放松管制后出现的利率差额,使计划性的固定利率逐步市场化。 第三,逐步放松利率管制可通过适当的契机使市场化的成分由小到大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资金市场,使资金的供求逐步纳入市场机制的运行范围。 第四,逐步放松利率管制能使隐含利率公开化,中央银行以此为参考调整基准利率,缩小利率调整的幅度,增加利率调整的频率,使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有所改善,利率政策产生较好的宏观经济效应。 逐步放松利率管制,就是扩大利率浮动范围以致最终取消浮动范围,实现利率市场化。其突破口有两个: 一是放松具有先导意义的利率,如具有一定数量的大额存单利率或定期存款利率; 二是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反映银行间资金需求的实际情况,使隐含利率公开化,并缩小多种利率之间的差异。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大概是:先贷款利率后存款利率、先大额存款利率后小额存款利率、先外币利率后本币利率。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Coa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