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地质构造图是反映一个区域或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发展历史的地质图件。下面左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上面左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地质构造图是反映一个区域或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发展历史的地质图件。下面左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上面左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dmin
2021-10-08
64
问题
地质构造图是反映一个区域或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发展历史的地质图件。下面左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上面左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选项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⑤-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④
答案
A
解析
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层。按照沉积规律,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⑤是岩浆侵入岩,切断岩层①②③④,说明其是在沉积岩形成后才形成的。所以左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①一②—③—④—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aD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乳化现象”的内容要求是“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下面是某版教科书对该部分内容的呈现。用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用洗发剂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谁知道原因吗?【活动与探究】在试管中加入5mL水,用滴管向试
化学教材是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化学教材分析是化学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的是()。
化学学习中的“三重表征”是以下哪三种表征方式的融合?()
研究化学腐蚀及防护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案例:下面是某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二氧化碳”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问题与情景]如下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观察实验现象。问题: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③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解度”的内容标准为:“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活动与探究建议:“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5℃、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H=+56.7kJ/mol,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该反应()。
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将它们编号为甲、乙、丙、丁后,两两混合的现象如表1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案例:【胶体的课堂导入】教师上课用PPT展示图片,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气溶胶)等,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什么吗?这些物质是怎么形成的吗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
随机试题
痢疾的常见治法包括
急性硬膜下血肿最常见的血管损伤是
股票期权的缺点不包括()。
位于市区的某中学2018年1月利用学校空地建造写字楼,发生的相关业务如下:(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交土地出让金2000万元,缴纳相关费用81万元。(2)写字楼开发成本3600万元。(3)写字楼开发费用中的利息支出为500万元(能够提供金融机构证明并按
请根据自已的经验,谈谈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各需要反思些什么。
Stellawasunhappybecauseshe
WhichfloordoesLindaliveon?
PASSAGETHREEWhyareflashinglightsandringbellsusedinLasVegas?
A、Toomuchworkorstudy,heavyresponsibilities,quickenedpaceoflife.B、Amajorchangeinlife.C、Losingajoboradeathin
IdentitytheftA)Identitytheftandidentityfraudaretermsusedtorefertoalltypesofcrimeinwhichsomeonewrongfullyob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