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真题 科学家在一个孤岛上的猴群中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低的猴子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他成员品尝。花了大约20天左右,整个猴群才接受了这种糖。将另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高的猴王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

admin2016-03-13  41

问题 2010年10月真题
    科学家在一个孤岛上的猴群中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低的猴子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他成员品尝。花了大约20天左右,整个猴群才接受了这种糖。将另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高的猴王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他成员品尝。两天之内,整个猴群就都接受了该种糖。看来,猴群中存在着权威,而权威对于新鲜事物的态度直接影响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进程。
    市场营销也是如此。如果希望推动人们接受某种新商品,应当首先影响引领时尚的文体明星。如果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对于某种新商品不接受,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
    这个实验对于企业组织的变革也有指导意义。如果希望变革能够迅速取得成功,应当自上而下展开,这样做遭遇的阻力较小,容易得到组织成员的支持。当然,猴群乐于接受糖这种好吃的东西;如果给猴王品尝苦涩的黄连,即使猴王希望其他猴子接受,猴群也不会干。因此,如果组织变革使某些组织成员吃尽苦头,组织领导者再努力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选项

答案 这样的论证不能成立 题干材料根据猴王品尝后认可的糖被猴群快速接受的现象,推出有关市场营销和企业变革的一些结论。论证过程中存在着归因偏差、类比不当、主观臆断等问题,这使得结论不能成立。 首先,该论证存在着归因偏差的问题。该论证将“猴王品尝后认可的糖被猴群快速接受”,仅仅归因于权威,忽略了还会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前一种糖可能原本比后一种糖难吃,或者是第二次实验时,猴群已饿极了,或者也可能是第二次的糖口味更好。显然题干存在着归因偏差的问题。 其次,该论证还存在着类比不当的问题。该论证从猴群实验推广到市场营销和企业变革,这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因为猴群接受新口味的糖是动物简单的进食,而产品的定位却各有不同,比如引领时尚的文体明星,对定位于婴幼儿的市场显然没什么影响价值;猴群接受一种新的口味的糖,也不会带来企业变革中会遇到的那种不确定性以及利益、权力冲突等问题。可见二者是没有可比性的。 第三,该论证还存在着主观臆断的问题。该论者说“如果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对于某种新商品不接受,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如果希望变革能够迅速取得成功,应当自上而下展开,这样做遭遇的阻力较小”,这都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因为,商品销售的好坏,改革是否得到支持,取决于群众是否需要和对群众是否有利。只要适应群众需要,即使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不接受某种新商品,也并不意味着“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而自上而下的变革,如果于群众无益,也不一定能够减少阻力,得到群众支持。这种主观臆断的论证是无效的。 总之,该论证存在着以上诸多逻辑问题,难以成立。

解析 逻辑问题解析
本题题干论证中存在以下逻辑漏洞,供参考:
(1)决定猴群接受新口味的糖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猴子地位的高低,二是糖的口味差异。猴王品尝后认可的糖被猴群快速接受,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口味更好。仅仅归因到权威,存在归因偏差。
(2)从猴群实验推广到市场营销,在逻辑上不成立。因为产品定位各有不同,比如定位于婴幼儿市场,影响引领时尚的文体明星,没有什么价值。
(3)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不接受某种新商品,并不意味着“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因为商品销售的好坏取决于多因素,比如群众是否需要这种商品、商品本身的质量等等。
(4)从猴群实验推广到企业变革,逻辑上有问题。要猴群接受一种新的口味的糖,并不会带来不确定性以及利益、权力冲突等变革中会遇到的问题。
(5)“给猴王品尝苦涩的黄连,即使猴王希望其他猴子接受,猴群也不会干”,则是主观的臆断,与前面的实验,即论据没有任何联系。
(6)在组织变革过程中,某些组织成员的利益受到影响,甚至吃尽苦头,只要他们不是大多数成员或者关键成员,变革不会“只能以失败告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cq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