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教育组织形式的演变历史。

admin2009-11-07  28

问题 概述教育组织形式的演变历史。

选项

答案就直接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和客体结合的形式来说,教育组织形式的演变历史大致如下: (1)个别教育组织。中国古代家塾和欧洲中世纪“学校”,主要采取个别教育的形式。这种个别教育一般属于非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其优点在于办学形式灵活,并具有因材施教的潜力,但是非制度化的个别教育,既不便于扩大教育对象,因无一定教育规格,也易于助长塾师放任自流。当时还不懂得学生可能形成集体,学生集体可以成为教育对象。随着扩大教育对象、变革与扩充教育内容的需求日增,用制度化的班级教育代替非制度化的个别教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2)以学生集体为教育对象的组织。中国汉代太学又以学生过多,曾有大班上课的形式进行尝试,这是非制度化的集体教育形式,16世纪在西欧不同国家出现制度化集体教育的萌芽,这种教育组织形式称为“班级上课制”。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奠定了班级上课制的理论基础。集体教育制度的出现,揭开了教育过程社会化的序幕,他把学生集体作为教育对象,开辟了从外延上提高教育效率的途径。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一度盛行所谓“贝尔-兰卡斯特制”,即“导生制”。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一个大教室中安排这一派排场课桌,每排约十多个人,其中有一个是导生,教师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领着一派学生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其余学生,并由导生对其余学生进行检查与考试。(3)新形式的个别教育与小型化的集体教育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业上的拔尖人才的需求增强,随着资本主义民主化的进展,注重发展个性的呼声日高,班级上课制的局限性更加引人注目。于是在教育史上揭开了班级上课制改革的序幕。①分组教学。有两种形式: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由于这类试验在儿童中容易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在20世纪40年代受到批评,这类改革的势头减退。②灵活制度的个别教学。如道尔顿制、温内特卡制等等。这些试验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增进了改革班级上课制的选择,然而改革好景不长,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都失去势头,这是由于这些改革在克服班级上课制弊端的同时,丢掉了班级上课制的优点,所以这种改革方案作为一种教育组织体系都起不了代替班级上课制的作用,但班级上课制如果不吸取上述改革中的合理因素加以改进,也治不了自身的弊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k9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