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admin2019-07-11  21

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选项

答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写并运用“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创意、锲而不舍”等词语; 2.了解议论文论述的方法,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学习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勇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议论文论证的方法;找出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两个基督教徒一起找到牧师,问是否可以在祷告的时候吸烟。其中一个教徒先走上前去问:“牧师,请问祷告的时候可以吸烟吗?”牧师听了一脸的不高兴,态度坚决地说:“不行!”另一个教徒见状,想了一下,接着又问:“牧师,请问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祷告?”牧师听了很高兴,态度和蔼地说:“当然可以。”后一个教徒将问话中的“吸烟”与“祷告”二者的位置倒过来想,倒过来说,向牧师表明他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主祷告,甚至连吸烟的时间也不放过。这样“倒过来想”和“倒过来说”使其获得了赞同。 面对生活中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解决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说明论证过程。 中心论点: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论证过程: ①第1—3段,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话题; ②第4—12段,从“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和“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两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举例论证说明; ③第13段,论证并总结出“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条件”。 2.研读课文,自主探究。 问题: (1)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们去思考、去探索,“寻求第二种答案”,才会有所创新。 (2)“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是什么? “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3)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懂得如何运用知识。 (4)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是什么?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5)课文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找到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例子:一是推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另一个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 作用:用事实说话,更能使人信服,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说明创造性思维要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6)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三)拓展延伸,思堆训练 1.一元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2.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弊端? 提示:此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讨论来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四)课堂总结 1.全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本文围绕论点,逐层展开,论述了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只要具备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2.文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本文从一个具体的材料引出观点,接着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给读者以启迪。 (五)布置作业 1.在美国纽约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乞丐,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都看不见!”每天得到的施舍却很少。后来一位诗人看见了,在这块牌子上加了一句话,从那之后,施舍者络绎不绝。请同学们猜一猜,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 2.课外阅读《六顶思考帽》。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a1q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