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04年MBA真题]莱布尼兹是17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他先于牛顿发表了他的微积分研究成果。但是当时牛顿公布了他的私人笔记,说明他至少在莱布尼兹发表其成果的10年前已经运用了微积分的原理。牛顿还说,在莱布尼兹发表其成果的不久前,他在给莱布尼兹的信中谈起过自
[2004年MBA真题]莱布尼兹是17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他先于牛顿发表了他的微积分研究成果。但是当时牛顿公布了他的私人笔记,说明他至少在莱布尼兹发表其成果的10年前已经运用了微积分的原理。牛顿还说,在莱布尼兹发表其成果的不久前,他在给莱布尼兹的信中谈起过自
admin
2014-02-28
26
问题
[2004年MBA真题]莱布尼兹是17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他先于牛顿发表了他的微积分研究成果。但是当时牛顿公布了他的私人笔记,说明他至少在莱布尼兹发表其成果的10年前已经运用了微积分的原理。牛顿还说,在莱布尼兹发表其成果的不久前,他在给莱布尼兹的信中谈起过自己关于微积分的思想。但是事后的研究说明,牛顿的这封信中,有关微积分的几行字几乎没有涉及这一理论的任何重要之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莱布尼兹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发现了微积分。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必须假设的?
选项
A、莱布尼兹在数学方面的才能不亚于牛顿。
B、莱布尼兹是个诚实的人。
C、没有第三个人不迟于莱布尼兹和牛顿独立地发现了微积分。
D、莱布尼兹在发表微积分研究成果前从没有把其中的关键性内容告诉任何人。
E、莱布尼兹和牛顿都没有从第三渠道获得关于微积分的关键性细节。
答案
E
解析
题干中,因:牛顿和莱布尼茨事先都不知道对方关于微积分的研究成果,果:莱布尼兹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发现了微积分。A项为无关项;B项,即使莱布尼茨是个不诚实的人,由于“牛顿的这封信中,有关微积分的几行字几乎没有涉及这一理论的任何重要之处”,他也不可能发现微积分;C项,有无第三人是否不迟于牛顿与莱布尼茨独立发现微积分,不必然影响牛顿与莱布尼茨独立发现微积分;D项,如果莱布尼兹在发表微积分研究成果前把其中的关键性内容告诉过他人,牛顿也未必能够知晓;E项,如果他们中有人从第三渠道获得关于微积分的关键性细节,就表明有人可能不是独立地完成研究,与结论相悖,故是必须假设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tv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2013/2015年陕西师大、2013年西南大学)
中世纪大学(2013年西南大学)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职业角色有哪些?(2016年西南大学)
教师职业为何是一种专业性职业?(2020年首都师大)
论述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2015年华南师大)
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对某年级的六个班的成绩进行前测,发现六个班的成绩的水平大致相当,无显著差异。现在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把这六个班分为两组,三个班为实验组,三个班为对照组。现在需要去研究数字化教材(此前这六个班均未使用过数字化教材)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回答以下问题:说出该实验中
某市警察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汽车防盗装置降低了汽车被盗的危险性。但是汽车保险业却不以为然,他们声称,装了汽车防盗装置的汽车反而比那些没有装此类装置的汽车更有可能被偷。下面哪一条如果正确,最能理解这个明显的矛盾?
左撇子的人比右撇自的人更容易患某些免疫失调症,例如过敏。然而,左撇子也有优于右撇子的地方,例如,左撇子更擅长于由右脑半球执行的工作。而人的数学推理的工作一般是由右脑半球执行的。从上述断定能推出以下哪个结论?I.患有过敏或其他免疫失调症的人中,左撇子比
随机试题
当变比k>1时,这时变压器称为降压变压器。
3岁以下年幼儿最常见的气管、支气管异物为
下述关于急性炎症时白细胞渗出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琥珀的功效是
患者,男性,55岁,高血压12年,昨日晚餐饮白酒半斤,回家后突感剧烈头痛,随之发生半侧肢体瘫痪、呕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处于恢复期。下列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
某公司从美国进口一批袋装化肥,未使用包装,报检时应提供的单据有( )。
下列关于质押合同生效时问的表述中,符合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设=,求a,b的值.
设X是服从参数为2的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则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fY(y)=_______.
DISTRIBUTIONOFWORKFORCEBYOCCUPATIONALCATEGORYFORREGIONYIN2001ANDPROJECTEDFOR2015(a)In2001,howmanycategorie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