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游褒禅山记》教学实录的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师:大家说说你们平时游览山川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纷纷积极回答) 生:游览山川纯粹就是为了赏风景呗,晨起登山看日出,傍晚登山等日落,感觉可以一览众山小,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生:距离我
阅读《游褒禅山记》教学实录的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师:大家说说你们平时游览山川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纷纷积极回答) 生:游览山川纯粹就是为了赏风景呗,晨起登山看日出,傍晚登山等日落,感觉可以一览众山小,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生:距离我
admin
2019-07-09
40
问题
阅读《游褒禅山记》教学实录的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师:大家说说你们平时游览山川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纷纷积极回答)
生:游览山川纯粹就是为了赏风景呗,晨起登山看日出,傍晚登山等日落,感觉可以一览众山小,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生:距离我家五六公里就有一座山,我经常和爸妈一起去爬山,慢下来细细欣赏风景的时候不多,主要是为了强健身体,呼吸一下山上的新鲜空气。
师:老师知道了,大家游山的目的无非是欣赏风景和强健身体。游览山川不仅是对人体力的考验,也是对人意志力的考验。王安石游览褒禅山有着自己深刻的体悟,作者从一次半途而废的游览总结出了发人深思的教训,阐发了人生哲理,表明了治学态度。你们能从文中找到体现该人生哲理的句子吗?
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师:同学们找得都很正确,这些词句都不是纯客观描绘山水,它们都富含深意。作者在刻画奇景的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寄托于游山探奇的感受中,使自然之景与人生之理巧妙地熔于一炉。作者对游山的理性思考使得该文与其他游记有显著不同,熠熠生辉,所谓“深人无浅语”正是体现在此。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体悟吗?让我们看一下王安石的生平经历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投影王安石简介、生平经历及后世评价,老师对照投影阅读重点内容)
投影:王安石(102l一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王安石才华横溢,少年得志。此后多年任地方官,寻求改革之道,探求治国良策,同时也体会到改革之艰难。1054年,王安石辞官回家探亲,途经褒禅山。同年7月,他以追忆形式写下《游褒禅山记》。次年复出任职。1069年开始变法,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其推行的变法遭到反对。后来两次被罢免。1085年新法被废弃。1086年王安石与世长辞。
师:王安石,政治家、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提倡“务在有补于世”,本文也是政治家借游记抒发自己的“别样情怀”。同学们能不能在文本中找到四年之后开始走上改革之路的政治家的影子?(目光投向学生)
生:王安石的变法历程和仕途较为艰辛,就像本文游记所记叙的那样,“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生:我觉得这篇游记只是王安石单纯的感想而已,他那时候还没变法呢,你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古人已经无法查证的观点上。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的,可能王安石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未想这么多,但是在后来的改革中,他的态度和思想倒是和这篇文章的哲理如出一辙。
师:怎样的态度和思想呢?
生:在游览褒禅山时,我发现,作者提出不要人云亦云,要“深思而慎取”。
生:确实,我也查到了有些观点是前后相关的,老师不是让我们课后查资料了么,我查到王安石有“三不足”观点,“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些观点在这篇文章中是有体现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观点论据充足,看来大家都做足了功课啊(师笑)。王安石游览褒禅山与后来变法的失败,在某些方面都体现了其人生的一种态度和思想,“有志”“有余力”,“深思而慎取”,更重要的是要有“物”,借助外物抵达山洞最深处,借助外力或者其他人支持取得改革成功。可惜,支持者寡,反对者多,最终在种种原因影响之下,变法只能像未及褒禅山山洞最深处一样遗憾收场。他的失败在这篇课文中不幸被言中。
问题:
所谓“深人无浅语”,请结合案例,说明教师是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该观点的。
选项
答案
题干中的教师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深人无浅语”这一观点。 ①巧妙设置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形成在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关系。上述教学实录片段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体验过的登山经历导入教学,逐步深层启发,引导学生探寻体现作者游山的深刻体悟的词句,随后适时地给予点拨,分析作者这种体悟与其生平经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理解了“深人无浅语”这一观点在王安石游记中的体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王安石以及从多角度解读《游褒禅山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②教师尊重学生主体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以及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上述教学实录片段中,教师并没有直接说出“深人无浅语”,没有直接指出王安石游褒禅山的感悟如何有深意和哲理性,而是先启发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进行思考,在对比中体悟作者深意;在对作者生平进行讲解后,教师让同学对作者政治生涯与游褒禅山的体悟各抒己见,鼓励同学们发表不同见解,进一步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 ③教师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并引入补充性资料,拓展了学生思维,又通过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根据文本、史实和资料查证,深刻理解“深人无浅语”。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yk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教学片段:(1)高一新学期伊始,某教师从音标人手,慢慢地从最基础的知识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内容。(2)在复习完后,教师随堂进行了小测验。请对以上教学片段进行评析。
教学片段:(1)某教师在讲授有关奥运会的阅读理解时,让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听新闻收集一些关于奥运会的图片、数据、新闻报道等。(2)课上让学生分组派代表讲述查到的奥运会资料,并进行ppt展示。(3)提出一个问题从而将话题引到本节课的阅读文章。请对
如何做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任务:请阅读下面学生信息和素材,设计一个15分钟的口语教学活动,教案没有固定格式,但要包括以下几点:teachingobjectivesteachingcontentskeyanddifficultpointsmajorsteps
在对待学生问答时,教师应如何给予评价和鼓励?列举两种教师的评价用语。
新课标提倡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TBLTmodel)。请简述“任务”与“练习”的本质区别,并说明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缺点。
下面是某高三学生的一篇书面表达。请结合生活中的一个事例,用英语写一篇短文,谈谈微笑的作用。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从下列三个方面作答:(1)该学生的书面表达存在哪三个主要问题?(2)反映了该生英语学习中的哪些不足?(3)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提
请仔细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材料一:Askthestudentstoreadthetextfasttogetthegeneralideaofeachparagraph.Atthesametime,analyzeth
语篇(discourse)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下面是某堂课的教学材料。A:Chinesedishesareexquisitelyprepared,delicious,and
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在写作课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Tellstudentswewouldwriteanarticleforourfavoritesports,andthetopicisaboutsports.
随机试题
“这么冷的天气,大人尚且受不住,何况孩子”这个复句是()
治疗风湿痹症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宜选用的药物是
钢与生铁的区别在于其含碳量值应小于()。
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情形包括()。(2012年)
张某11月份购买80平方米的普通住房一处(但属于家庭唯一住房),价款75万元(含装修费5万元),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分20年支付,假定当年支付15万元,张某购房应缴纳的契税为()万元。
下列关于北京高速公路编号描述正确的是()
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所以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就在于我们找到了科学的改革路径。这就是明确划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长期以来,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性质相混淆,事业的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 B、 C、 C
A、InApril.B、InMay.C、InJuly.D、Notdecidedyet.D男士说“我希望是5月份。但这得全由April决定”,并说“我猜得等到她7月份毕业”,可判断D正确。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