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015年2月1日,指导2015年全国“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发布。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2000字,共分5个部分32条。文件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继续强

admin2018-08-16  14

问题 资料1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015年2月1日,指导2015年全国“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发布。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2000字,共分5个部分32条。文件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切实防止出现忽视农业的倾向,并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部署了一系列强农政策举措。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文件提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Z谈到,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文件首次用大量篇幅聚焦法治,可见“依法治农”已成推进“三农”发展的重要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出农村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农村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更需要用法律为改革保驾护航。”
    资料2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在春耕春管即将拉开大幕之际,农业部印发了《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农业法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农业系统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必将推动农业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都有了更多选择。要保证几个车轮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就需要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导向。在坚持政策支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依法护农、法治兴农,通过法治引导市场有效运行,以法治为导航,才能让现代农业行稳致远。
    法治对于攻坚克难期的农村改革尤为重要。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等重大制度改革的底线和原则,都需要靠法治来维护和落实。只有底线确立了,才可以大胆创新,踏实进步。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三农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才能更稳妥地疏浚历史积弊和现实梗阻,缓解改革可能带来的转型阵痛,才能保障三农改革平稳推进,不走弯路、不犯方向性错误。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更加频繁,农村内部、城乡之间的利益取向更加多元。面对城乡利益格局调整的新形势,要从制度上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平衡各方利益诉求,预防解决农村社会矛盾,必须充分发挥法治作用。定分止争靠法、化解矛盾靠法、凝聚共识靠法,建立城乡、农企共享的利益增长机制也要靠法。
    在我国,农民、农业及农村的地位极为突出和特殊,在13亿多人口中,9亿多是农民,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加强农村法治,十分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讲,依法治国,根在基层,根在农村。这表明,如果不能依法促进和保障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依法治国的方略就不能得到全面落实。
    资料3
    关于农村法治教育问题,相关部门组织了一次研讨会,以下是几位与会代表的意见:
    村民A:我们不懂法,也不学法。没时间学,有时间就想看电视新闻或致富信息。村里现在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都打工了,根本没人组织学习。山里农民除了生活、种地,法律书看了也理解不了,不往脑子里钻,也不往心里去,更不知道怎么用。
    村民B:“去年全国普法宣传日,我和邻居专程到城里学习法律知识,但走了几个地方却很少看到法制宣传人员的身影。后来才知道,有关部门法制宣传活动在前一天举行过了。“今天是法制宣传日,又是星期六,我们也有时间到城里逛逛,为什么偏偏选在昨天?”希望再举办法治宣传活动能选在大家休息时间。
    村官C:村民遇到比较复杂的案件,往往不知所措。近几年的普法教育,村民的法律知识虽然有了提高,但由于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遇到问题不是选择通过法律维权,而是去找当地政府解决,解决不了就去上访。
    村官D:法律宣传一般是开个大讲堂、用车载广播喊一喊、发放宣传单等,这些普法形式过于呆板,村民往往没兴趣。村里人喜欢关注身边的人、事,遇到婆媳纠纷、赡养纠纷等典型案件,相关部门可以到农村现场办案,并邀请群众参与。普法和实际紧密结合,既有利于案件的处理,又普及了法律知识。
    资料4
    某村村民徐某,10年来将道路边的一块空地逐渐占为己有。去年村委会又将这块空闲土地作为宅基地划给凌某,徐某强烈反对,拒不交地.并和他的儿子多次与凌某发生争斗。村委会相关人员在解决两家矛盾时.不是依法制止徐某的无理行为,维护分配公平的原则和集体土地的严肃性,而是当起了“和事佬”,把双方没意见作为调解矛盾纠纷的最终目的,又重新为徐某划出了一片宅基地,才将两家矛盾纠纷平息。然而,此举明显违反了国家关于土地的相关规定,也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在我国农村,村委会在化解群众矛盾、稳定农村秩序、增进村民团结以及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村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中常见的纠纷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但一些村干部的思想素质却没有提高,他们所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和目前形势下出现的问题认识不足,调解纠纷不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水准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常用当地的风俗习惯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致使民事纠纷调解走入了“误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使村委会在调解纠纷中不能较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群众之间有纠纷时,调解员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双方要讲理”,以“讲理”代替“讲法”。而调解员调解的准则,应该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还有一些调解员把民事纠纷调解工作仅仅定位在“和事佬”的位置,把“双方没意见”作为调解工作的最终目标,而忽视了在调解纠纷时,还肩负着宣传法律、贯彻法律的崇高使命。有的调解员为使被调解的双方没意见,往往做出明显违反国家法律的调解。所以,调解员不能只当“和事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资料5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框架和轨道,对于“三农”工作,同样如此。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涉及“三农”的更不在少数。“三块地”的改革,如何确保其规范有序?农民工流动城乡之间,如何保护他们的权益?农村基层治理,如何把“小权力”也关进笼子?改革走得多快,法治就得走多快,甚至要走得更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农村改革直接涉及中国超过半数的人口和土地,不可谓不重大,法治怎能缺席?
    农村改革如果于法无据,不仅会影响各项举措的合法性,更可能因为失序而损害到亿万农民的利益。现实中,不管是“被征地”还是“被上楼”,甚至是“被返乡”,农民在利益博弈中,往往因为话语权较弱而处于利益受损的弱势一方,更不用说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这样的普遍性社会问题了。在农村改革中,农民作为改革的主体,更容易受到来自资本、市场、权力的挤压。这一特殊之处,要求农村改革想在前头,以法治兜底,为农民利益、农村发展保驾护航。
    有人曾说,中国的改革没有先例,农村改革更是需要“从看似无路中走出路来”。类似土地承包、流转等,放眼世界也难找借鉴。这使得农村法治建设尤显艰难,还存在失位、缺位、错位。以土地流转为例,在农村调研时,有村干部很苦恼,土地流转之后种粮补贴发给谁?是真正在“种粮食”的承包者,还是已经离开了农业生产的流转户?而类似土地承包期限较短,承包户不敢也不愿投入:少数地方为完成指标,强制、强迫进行流转等现象,都需要借用法治的力量进一步规范。可以说,依法治农,其实更是依法富农、依法强农。
    农村的法治建设,同样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必然包括依法治农。一号文件中,从农村产权保护到农业市场规范运行,从“三农”支持保护到农村改革发展,打造农村法治全链条,正是对四中全会加强土地管理、农业等方面法律法规建设的落实,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而整个社会法治意识的提升,也离不开农村基层法治水平的提升。增强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工作能力.引导农民增强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完善乡村治理,才能补上法治建设的短板,让法治的力量护佑更多人群。
    申论要求:
假如某镇法制办拟开展一次普法活动,活动的主题是“中国梦.普法在行动”,请你为他们起草一份活动方案提纲。
    要求:内容合理,针对性强,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选项

答案一、活动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培养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镇区各级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我镇依法治镇的能力和自觉性。 二、活动主题 中国梦.普法在行动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月××日一××月××日 地点:镇政府及相关村街 四、活动形式 一是设立普法宣传点。在各村街设立普法宣传点,由相关司法人员主持,解答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有关法律方面的问题,为他们分析案件并指出所涉及的法律条文,深入研究案情,寻求有效的法律援助及救济途径与手段。 二是邀请司法机关开设“巡回法庭”,在农村现场办案。通过以案讲法的形式让群众直观地了解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流程,增强司法公开的力度,也使群众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三是举办法制文艺汇演、法制演讲赛、法律知识竞赛等普法宣传活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S5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大学生村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