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2010年)

admin2018-10-11  21

问题 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2010年)

选项 A、人性如素丝
B、人性无善无恶
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D、人性具有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王夫之教育思想的理解,“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是王夫之用以表述人性生成变化的哲学命题。王夫之把人的生理要求“声色臭味以厚其生”和道德意识“仁义礼智以正其德”两者的结合看作是人性的内容,认定这两个方面都不是“一受成侀”、凝固不变,而是“日生则日成”、不断变化的,据此,他提出了“成性”说。王夫之认为,人的一生,就生理、心理等自然性能说而言,是靠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营养,“取精用物”而得以成长,“形日以养,气日以滋,理日以成”;就人的智慧、道德等社会属性说而言,是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培养,“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迟久而始成”。所以,人性绝非在“初生之顷”就定型,一成不易,而是随着环境和教养的不同,“性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已成可革”。人性是“日生日成”、可以培养和不断完善的。因此,人性的形成,一方面是“命日受则性日生”,不断接受自然界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在已生之后,“能自取而自用”,主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在“习”与“性”的关系中,王夫之认为,“习成而性与成”,只有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成乎人之性”;正是在“好学”“力行”“知耻”等自觉活动中,通过习行,才可以充分发挥自然禀赋,实现人的道德理想。可见,王夫之的观点是为了表明人性具有可变化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hr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