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讲《祝福》一课,向学生提出一道很有意思的思考题:“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在学生看来似乎是没有疑问的。有的回答是“冻死的”,有的回答是“饿死的”,也有的说“穷死的”。教师紧接着问“既然祥林嫂是冻死的、饿死的,那么为什么她死前要‘我’回答人死后有

admin2020-11-20  20

问题 一位教师讲《祝福》一课,向学生提出一道很有意思的思考题:“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在学生看来似乎是没有疑问的。有的回答是“冻死的”,有的回答是“饿死的”,也有的说“穷死的”。教师紧接着问“既然祥林嫂是冻死的、饿死的,那么为什么她死前要‘我’回答人死后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能不能见面呢?”当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接着又提出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我’回答了祥林嫂的问话后为什么心里很觉得不安?为什么又想到自己的答话怕对她有些危险?这些描述心理活动的话跟祥林嫂的死有什么关系?”经过教师启发,学生发现了新问题,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便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仔细钻研课文。经过一番热烈争论,有的学生居然提出了祥林嫂是“自杀”而死的这个新的看法,并且举出课文中的原话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教师在学生发表见解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写祥林嫂的“死”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该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该原则的内涵是什么?贯彻该原则有什么基本要求?

选项

答案该案例遵循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案例中老师在讲解《祝福》一课时,通过向学生提出有意思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学生留下独立的思考空间,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Yqq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