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基础法律课上同学们对法的渊源问题进行了讨论。 ①甲同学说某贫困县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的决定属于法的渊源; ②乙同学说《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所以国家政策都是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之一; ③

admin2009-01-19  43

问题 某大学基础法律课上同学们对法的渊源问题进行了讨论。
①甲同学说某贫困县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的决定属于法的渊源;
②乙同学说《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所以国家政策都是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之一;
③某大家族有这样一条习惯:凡丧失劳动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成员应当在分遗产时予以照顾,但未参加家族祭祀活动的除外,我国《继承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因此丙同学认为习惯也是我国法的正式渊源;
④丁同学认为虽然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每年都会集结出版一些典型案例供各级法院参考,但我国当代并不采用判例法制度,因此判例不是我国法的正式渊源。
关于同学们的看法哪些是错误的?(   )

选项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8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的渊源的含义、分类以及当代中国法的渊源的问题。法的渊源指法的源泉、来源、源头,一般是指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即法的效力渊源,它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根据法的渊源的载体形式的不同,可将法的渊源分为成文法渊源和不成文法渊源;根据是否表现为国家制定的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可以分为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这一分类是法律实践中最重要的分类。法的正式渊源在我国主要是各种制定法,即不同国家机关根据具体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规章以及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执行机关所制定的决定、命令、决议,凡属规范性文件者,在其行政区域内,也都属于法的渊源之列。因此甲同学关于某贫困县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的决定属于法的渊源的看法正确。需要注意的是,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完成一定时期的任务而规定的活动准则,国家政策并不是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之一。只有当政策被法律所认可和纳入,才成为我国法的正式渊源。因此乙同学认为国家政策都是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之一的看法是错误的。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规范。一般地,习惯应视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习惯如果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相抵触,经国家认可的部分就具有法的正式渊源的意义,其他部分则是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所以丙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在当代中国,不采用判例法的制度,判例不具有拘束力,不是法的正式渊源之一,但我国应重视判例的作用,所以丁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综上所述,A、B、C项不符合题意,应选D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DX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