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剧多有剧目涉及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成立的?(2010年试卷一第57题)

admin2014-03-16  36

问题 中国传统戏剧多有剧目涉及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成立的?(2010年试卷一第57题)

选项 A、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父强许祝英台婚配马文才的情节,反映了东晋仍然沿袭西周确立的“父母之命”婚姻缔结原则
B、粤剧《斩娥》中,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案件,反映了元代对诬告等行为严加处罚的具体法律规范
C、昆曲《十五贯》中,况钟对娄阿鼠偷盗十五贯杀死店主尤葫芦案调查取证的故事,反映了清初明律令、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
D、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词,反映了清末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

答案A,B,C,D

解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缔结原则是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原则之一。在宗法制度下,必然要求由父母家长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通过媒人的中介来完成;否则即是非礼非法,称为“淫奔”,不为宗族和社会所承认。自西周确立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缔结原则之后,得到了历代王朝的继承,东晋自然也沿袭了这一规定,这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选项A正确,当选。
    “诬告反坐”原则来源于秦朝。秦律规定,故意捏造事实与罪名诬告他人,即构成诬告罪,诬告者实行反坐原则,即以被诬告人所受的处罚,反过来制裁诬告者。“诬告反坐”自秦代以来被历朝沿用,元代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体现了“诬告反坐”的原则。选项B正确,当选。
    我国古代在重口供外也有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如唐律规定,审判时“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复参验,犹未能决,事须拷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就是要求在拷讯之前必须先审核口供的真实性,然后反复查验证据。证据确凿,才能定案。同时规定,对那些人赃俱获,经拷讯仍不认罪的,也可“据状断之”,即根据证据定罪。清朝延续了这一规定,况钟对娄阿鼠偷盗十五贯杀死店主尤葫芦案调查取证的故事,也反映了清初明律令、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选项C正确,当选。
    我国古代的官僚都以人民的“父母官”自称,认为当官就要为民做主,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所以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的两种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这就是“爱民如子”,当百姓的权利受到伤害时,官员理应加以维护,这就是“为民做主”。清代自然也延续了这一思想观念。徐九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词,反映了清末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选项D正确,当选。
    有考生认为选项D不当选,因为封建官吏大多数都是欺压老百姓的,根本不是为民做主。其实,古代的思想中,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这就是“爱民如子”,当百姓的权利受到伤害时,官员理应加以维护。这就叫做“为民做主”。这是正统思想,至于在操作的过程中,一些官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欺压百姓,那则是现实操作的问题。正统思想上还是要求官员须为百姓的“父母官”,要为百姓做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Dt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