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吠陀》和吠陀时代。(北京大学2017年世界史真题)

admin2018-01-12  21

问题 简述《吠陀》和吠陀时代。(北京大学2017年世界史真题)

选项

答案(一)“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是婆罗门祭司们祭神用的颂诗、经文和咒语的汇编,也是古代印度人的思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吠陀》共四部,即《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梨俱吠陀》产生最早,约编撰于公元前12一前9世纪,其中某些部分可能产生于公元前l 500年左右。因此,《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900年)。《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产生较晚,被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期,又逐渐出现了解释《吠陀》的文献,即《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这些文献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后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900一前600年)。 (二)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和恒河上游一带。社会组织仍保持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每个部落包括几个农村公社,公社由许多父权制大家庭组成,土地属于公社,但承认大家庭的占有权,大家庭已握有私有财产。部落首领尚无行政权力,只是军事首领,由选举产生,但由同一氏族贵族家族中选出,氏族贵族已有特权。由此可见,早期吠陀时代已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社会正处于氏族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时期。 (三)后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已扩展至恒河中下游地区,社会进一步发展,铁器已被广泛使用,农业、工业、商业都有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进一步分化,氏族成员的等级划分也日益复杂,于是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瓦尔那制度,按此制度,社会划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随着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发展,部落首领和贵族势力进一步加强,军事民主制的部落组织开始瓦解,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形成了一些小国,大约至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的大部分部落均进入国家阶段,后期吠陀时代乃告结束,印度进入小国纷立的列国时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xE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