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人人都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也明白未来是个

admin2011-01-08  36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人人都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也明白未来是个“拼文化”的时代,电影、电视、网络、游戏、动漫、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受到空前的重视。但在文化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在大众的意识里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所谓公共文化服务,就是主要由政府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服务。目前在我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机构有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文化中心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今天的公共文化讲究的是服务,这与过去的管理型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所有文化的载体,只有建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体系,文化建设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
   近些年的城市建设,最耀眼的公共文化设施大概就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了,这是每位市民天天亲眼目睹的事实。其实,还有大中城市居民所不了解的另一番成就,就是在“十五”末期,我国各县也同样拥有了图书馆、文化馆,到2010年,乡乡都建起了综合文化站,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格外迅速。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也是近年来成就最为显著的公共文化建设,这一工程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实现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2.在取得醒目成就的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的矛盾比较严重,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相当突出,公共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基本没有形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
   我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多年来在0.3%~0.4%之间徘徊,而在这些资金中,2008年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投入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5.2%,对城市文化的投入却达74.8%,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人口,仅享有全国1/4的文化事业费。以2008年为例,直接为7.28亿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财政投入只有18.47亿元,按乡村人口计算,人均2.54元,而城市人均文化事业费却达到了31.24元;西部地区文化投入为58.76亿元,仅占全国的23.69%,东部和中部地区文化投入则为189.28亿元,可以达到76.31%;全国设施面积狭小,不具备基本服务条件的县级文化馆占全国县级文化馆的55%,不具备基本服务条件的县级图书馆占全国县级图书馆的28%,不具备基本服务条件的乡镇文化站占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总数的2/3;还有769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总数的32.5%,全国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16册。另外,在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多个部门各自为政,财政资金投向难以集中,造成资源分散。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也明显偏低,没有准入门槛,文化服务难以适应文化工作的需要。
   面对这些问题,从2010年开始,我国就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软件”建设,目标就是建立满足社会文化需求、覆盖城乡、运行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要针对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缺陷,开展制度设计研究,提出符合各地实际的不同模式的、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创新动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将从4个方面入手:一是对涉及全局的、重大的战略问题预先进行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和具体方案;二是吸纳一流专家,建立一支政府公共文化机构、专家学者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理论研究队伍,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咨询:三是在课题研究中形成一系列工作机制;四是吸引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影响。
   3.我们的公共文化活动究竟是为了什么?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简单而言,公共文化活动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利而主办的,公共文化权利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活动应该以人民群众、以实现公众的文化权利为第一目标。但在实际的运作中,我们却往往背道而驰。我们的公共文化活动,有许多是为了上级所布置的某项工作任务,或者为了配合某些经济的或者其他的什么活动。不是说公共文化活动和这些活动没有关系,事实上,它们之间的联系往往是天生的,难以割舍的。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在配合这些活动的同时,或者终止了我们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动,或者本应该投入到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动的各项资源被这些活动所挤占,从而导致公共文化活动成为经济等各项活动的附庸,失去了公共文化在政府文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得人民群众应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权利难以得到保障。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常态,才能使之真正促进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提出的,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强调作为一个人民的政府的社会责任、义务和历史使命之所在。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标志着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标志着其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更标志着其社会的进步程度。只有保持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程度的高水平,才能够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一个富足、安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首先满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提供保障。
   4.2011年5月12日晚饭后,Z省W村村民陆续搬着凳子聚到村委会前的广场,一起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村民们表示,平日里已经习惯了在家里看电视,现在难得聚在一起,气氛热闹的同时,还增进了感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实现文化惠民、为民目标,该村以“网络化”、“大众化”、“常态化”为抓手,面向基层、贴近实际、服务群众,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主渠道文化供给能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坚持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化。适应城镇小城市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该镇在2010年村落文化宫全覆盖的基础上,2011年又出台新政策,加大了对村(社区)创建上一等级文化宫、文化中心的奖励力度,积极引导村(社区)提升村落文化宫、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档次。有序推进“阿拉文化吧”扩面工程,对全镇68家“阿拉文化吧”进行调整、规范和补充,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坚持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建设投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大众化。以新建的书城、影城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纪念馆、镇图书馆、镇文化宫、千竹公园等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做到向社会免费开放。深挖公共文化产品创作力度,抓好杂志刊物的编写发行工作,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坚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积极推行“种文化”活动,培育农村特色文化队伍,培养民间文体骨干,形成了以各县特色的舞龙队、龙舟队、腰鼓队为代表的各类文体队伍120支,骨干队员4000多人。扎实开展“送戏下乡”、“送影下乡”,以读书月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城乡基层文化活动。2010年以来,共放映电影262场次,戏剧下乡演出50场次,各种文化专场演出13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两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而且有的地方还有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公共文化服务的总量明显不足,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例如从文化事业费投入看,2006年文化事业费投入158亿元,用于农村的只有40多亿元,乡镇以下人均享有的文化事业费只有1.48元。“十一五”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但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村一级的文化建设,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还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
   一些地方基层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还不够,许多地方没有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没有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没有建立稳定的农村公共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导致大多数农村文化投入少、设施不完善、文化资源匮乏、文化活动较少。
   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部将以村级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村级文化建设新格局。大力加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据统计,目前全国行政村共有59.7万个,但有文化室的仅有25万个。各地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和管理,将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纳入县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在今后的五年内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
   6.文化重在积累。要从基础做起,特别是从农村做起,扎扎实实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好,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文化也要有“低保”,即要有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低保。
   整合资源,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努力突破体制障碍,着力解决公共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发挥不同部门文化资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实现基层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共建共享。
   完善管理机制,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开展实用技术、市场营销和农民工就业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加强县乡公共文化机构对村文化建设的指导和服务;结合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趋势,面向乡村大力推进数字文化信息服务;组织优秀文艺资源进乡村,提升农村文化活动水平。
   发挥农民群众在村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展农民自办文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把新农村文化建设和保护文化遗产、美化人居环境相结合,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为社会力量参与村级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援助机制、采取社会捐建等办法,支持村级文化建设。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外包、集中配送、联网服务等新做法。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村级文化队伍。扶持乡村民间文化队伍。把乡村民间文化人才开发纳入人才发展规划,在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方面一视同仁。
   7.2010年1月,Z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十二场“Z省辉煌60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Z省文化厅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五个化”即设施网络化、供给多样化、载体品牌化、服务均等化、投入多元化全面展开,介绍了全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并就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文化消费需求、如何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扶持发展民营剧团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媒体报道主要聚焦以下三方面:一是以“五个化”为代表的Z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二是Z省文化惠民的特色举措;三是Z省民营剧团的发展。Z省日报刊发《Z省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出“Z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城乡居民开始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发展带来的好处”。自“十一五”以来,Z省各级财政对文化的财政大幅增长,文化事业财政投入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态势。钱江晚报撰文《念好“四”字经,农民得实惠——Z省农民吃上“文化大餐”》深入解读了其加强农村文化供给“送”、“种”、“育”、“创”的举措,评价农村文化建设是Z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中新社、上海文汇报、Z省电台则对Z省政府扶持民营剧团发展、实施文化惠农,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举措及成果给予了突出报道。中新社在《千万农民年均看两场戏,Z省民间剧团受欢迎》文章中说,民营剧团成为Z省农民的文化生活来源之一,Z省文化部门对此十分重视;民营文化表演团一直不断探索市场、经营市场、认识市场,从无到有,从自然到自觉,逐渐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并在逐步正规化、制度化。
   8.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证全体民众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保证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是对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就是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利,实现其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群众文化工作的习惯,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更多地强调群众文化人群非职业化、由群众文化爱好者所组成等特征,沿袭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也往往忽略了我们所要面对的人群是全体人民群众,我们所要服务的应该是所有民众,而不仅仅是有时间并愿意参加我们活动的“银发一族”,或者“群众文化骨干”。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欠了很多账,导致大量文化贫困群体的存在,如今。国家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补偿这些文化债务。但在补偿这些债务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更大的公共文化需求主体,不只是文化贫困群体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不要在满足文化贫困群体的同时,又造成新的公共文化服务盲区。
   9.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满足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需求,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保障。民族文化的特色及传承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基本的条件,因此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存、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责任与义务。
   在实际工作中,要保障公共文化活动的正常进行,我们必须明确以卜几点:人民群众是我们服务的主体,是我们各种公共文化服务的“顾客”、“上帝”。这不仅仅是从一般的、为人民服务的角度讲,其中还包含着经济的成分。从经济的角度,公共文化活动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实际的来源是纳税人的税款,活动的买单者是全体纳税人。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他们似乎享受的是免费的或低价的服务,其实,他们在纳税的同时也就订购了各种公共服务,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享受这种免费的公共文化活动是天经地义的,并且应该享受到的是高质量的、贵宾级的服务。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决不能因为公共文化活动是免费的或低价的,就降低我们的文化活动质量、服务标准。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全体人民群众,要照顾到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10.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分层次、多元化的,不能以单一的活动提供给所有的人。今天的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文化发展的多样化,导致了需求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也导致了需求的多样化。把“大秧歌”送给“白领小资”和把“歌剧、芭蕾”送给“农民工”同样不合时宜,因此,如何丰富我们的公共文化产品,繁荣公共文化活动,成为政府文化部门、公共文化服务者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方式应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与时代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让公共文化服务也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当前,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相当多的文化服务单位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置若罔闻,相当多的文化工作者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读取电子邮件,相当多的政府文化网站只是一个摆设,里面多是关于行政部门的介绍,少有公共文化服务。一方面,是意识上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以为文化不过就是唱唱跳跳、读书看报,与现代科学技术联系不大,只要有相应的技艺也就行了,因而很少去研究作为信息社会主要代表的网络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利用这一新的平台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另一一方面,则是长期以来文化经费不足所致。只有观念和保障到位。“紧随时代步伐,创新服务方式”才能落到实处,从而抓住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好时机。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因素,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因此,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摆脱公共文化的附属地位,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常态,才能让公共文化真正促进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
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要求:全面、准确。字数不超过30HD字。

选项

答案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的矛盾比较严重。 二是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突出,城市投入和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农村。我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相对较低,而在这些资金中,农村文化投入又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四分之一。 三是没有形成公共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和工作机制,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 四是在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多个部门各自为政,公财政资金投向难以集中,造成资源分散。 五是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明显偏低,没有准入门槛,文化服务难以适应文化工作的需要。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z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