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标准状况下,将6.3 L由CO、CH4、C2H4、C2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19 LO2混合于某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完成后恢复到原状况,得CO2气体7.8 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标准状况下,将6.3 L由CO、CH4、C2H4、C2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19 LO2混合于某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完成后恢复到原状况,得CO2气体7.8 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dmin
2017-08-15
31
问题
标准状况下,将6.3 L由CO、CH
4
、C
2
H
4
、C
2
H
2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19 LO
2
混合于某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完成后恢复到原状况,得CO
2
气体7.8 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A、反应完成后,O
2
刚好反应完全
B、原混合气体中,CO与CH
4
的体积比一定为1:1
C、反应完成后,生成水的质量为9 g
D、原混合气体中,C
2
H
4
与C
2
H
2
的体积共为1.5 L
答案
D
解析
6.3 L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当完全为乙烯时消耗氧气体积最大,为6.3 L×3=18.9 L,所以O
2
一定有剩余,A项错误;B项,由已知条件无法确定CO与CH
4
的体积比;C项,由题干信息无法计算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D项,若设CO和CH
4
体积之和为x,C
2
H
4
和C
2
H
2
体积之和为y,则由其燃烧反应可知x+2y=7.8,x+y=6.3,得x=4.8,y=1.5,D项正确。本题选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JP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课题名称】《长江之歌》【教学对象】必修“鉴赏”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演唱《长江之歌》【主
分析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谱例。要求:(1)说明曲式名称,画出结构图示,写出调式调性。(2)说明乐曲的旋律特点。
在高中鉴赏课《沂蒙山小调》中,聆听结束后老师请学生回答歌曲的体裁’学生回答后老师对学生做出鼓励性评价,并在学生成长阶段评价记录册中写道:“该同学能够准确听辨不同的体裁和形式”。这种评价方式是()。
20世纪80年代,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教学策略直接关系着教学的全过程与最终结果,是教学实施中的核心环节。下列关于教学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选项中,对此旋律的和弦标记顺序正确的是()。
“1948年,法国工程师舍费尔提出将音乐的概念扩大到包括一切自然音响,他采录火车笛声、人声、敲打铁器的声音及其他声音素材,借助电子手段,用剪切、变速、横向叠加、倒放等手法创作了《铁路练习曲》。”上面描述的是哪种音乐流派?()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图解,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四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B代表________。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讲授“空气”的教学片段。[直接引入]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空气。[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设计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并交流。[问题2]以上事实
随机试题
女性,36岁。因突然发生四肢软瘫伴头晕来诊。体检:神清,面红,全身皮肤较黑,多痤疮,口周小须,毳毛增生。胸、腹部脂肪肥厚,下腹部可见紫纹,宽1.0cm。空腹血糖10.2mmol/L,尿17一羟皮质类固醇58μmol/24h(21mg/24h)。为了明确
(2011年案例分析第87—90题)甲公司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如下:(1)销售收入6000万元;(2)销售成本(含税金)4000万元;(3)销售费用800万元(其中广告费600万元);(4)管理费用600万元(其中业务招
一切计量工作都应在监理工程师在场情况下,由承包人测量、记录,有承包人签名的计量记录原本,承包人应妥善保管。()
“经营单位”栏:()。“件数”栏:()。
“此地咫尺能进天,懒问天,但闻佛笑;近水亭间先见月,要留月,不许云飞"的对联题写在()。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最著名的壁画是_______,最著名的肖像画是_______。
搞个总结,有关材料需要两个处室合作编写,可那两个处室与你处有矛盾,如何解决?
橘:黄
移植μC/OS—Ⅱ到一个嵌入式系统电路板上正常运行,下面()条件不是必须的。
Byeducation,Imeantheinfluenceoftheenvironmentupontheindividualtoproduceapermanentchangeinthehabitsofbehavio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