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试根据刑法规定,简述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和理论分类。
试根据刑法规定,简述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和理论分类。
admin
2010-01-30
59
问题
试根据刑法规定,简述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和理论分类。
选项
答案
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之一。 《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根据这一规定,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未遂具有下列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基本标志。 (2)犯罪没有得逞。这是犯罪未遂的又一基本特征,也是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重要标志。所谓犯罪没有得逞,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在结果犯、危险犯和行为犯这三类存在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界限的犯罪中,犯罪没有得逞的具体判断标准有不同的要求:在结果犯中,法定危害结果的出现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法定的危害结果(如故意杀人罪中的被害人死亡结果),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在危险犯中,法定的危险状态的形成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犯罪行为还没有造成这样的危险状态出现(如破坏交通工具罪中的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在行为犯中,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行为人尚未完成法定的犯罪行为,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 (3)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是犯罪未遂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犯罪中止的基本标志。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从性质上讲,是指违背犯罪分子主观愿望和意图的主客观原因。出于犯罪分子本人的意愿而主动停止犯罪的,不能认为是犯罪未遂。如强奸犯罪中,犯罪分子在强奸的过程中因良心发现或者害怕受惩罚而在能够顺利实施强奸行为的情况下放弃强奸的,则不能认为是强奸未遂,而应当认为是强奸中止。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则必须是足以阻止其继续实施并完成犯罪的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虽然存在妨碍犯罪分子继续实施犯罪的主客观障碍,但这些障碍尚不足以阻止犯罪分子继续其犯罪行为,而犯罪分子出于本人的主观意愿主动停止犯罪的,则不能认为是犯罪未遂。如强奸犯罪分子在强奸的过程中遇到被害人轻微反抗,因害怕被害人告发而主动放弃强奸的,应认为是强奸中止。只有当犯罪分子遇到了被害人强烈反抗,致使犯罪分子客观上无法顺利实施强奸行为,因而被迫放弃强奸的,才能认为是强奸未遂。在认定意志以外的原因的时候,必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认定导致犯罪没有得逞是不是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根据司法实践,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行为人以外的客观原因,如遭遇被害人的强烈反抗、遭遇第三人的制止、被害人的有效逃避、自然力的破坏、犯罪的时间地点不适于犯罪、遇到难以克服的物质障碍等。②行为人自身的客观原因,如行为人的智能低下、犯罪技术拙劣,犯罪时突发疾病使犯罪难以继续。③行为人主观认识错误,如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对犯罪工具的认识错误、对犯罪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对犯罪时周围环境的认识错误等。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把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以及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1)根据犯罪行为是否实行终了,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所谓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并且自认为已经将实现犯罪意图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 所谓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其尚未将他认为实现犯罪意图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完毕,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例如,行为人持刀砍杀被害人,在砍杀的过程中,遇到被害人激烈反抗,甚至被被害人制服,因而未能完成杀人行为。 区分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的关键在于,如何认定行为是否实行终了。 一般说来,实行终了的未遂较之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更接近于完成犯罪,因而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案件其他情况相同的前提下,对实行终了的未遂的处罚重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2)根据犯罪行为实际能否达到既遂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所谓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实际有可能完成犯罪,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 所谓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又分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所谓工具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使用了按其客观性质不能实现犯罪意图、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工具的犯罪未遂形态。对象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针对本不存在的犯罪对象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虽然由于行为人的认识错误在客观上不可能实际造成预期的犯罪结果,但行为人主观上有明确的犯罪意图,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对于不能犯未遂同样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和能犯未遂相比较,不能犯未遂毕竟没有发生危害结果的实际危险,其社会危害性显然小于能犯未遂。因此,在案件其他情况相同的前提下,对不能犯未遂的处罚一般应当轻于能犯未遂。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LJ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开元年间,洛阳民人甲、乙共谋盗窃。两人被抓获后,经官府审理认定,甲为“造意者”,属首犯,乙为从犯。依唐律,甲应处徒二年,对乙应处的刑罚是()。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列关于村务监督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实施。该制度集中体现的法律职业特征是()。
我国《民法总则》已于2017年10月1日施行,但《民法通则》并未废止。在两法并存共用阶段,对于同一事项二者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原则应该是()。
简述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2015年一法综一第31题)
根据《礼记·王制》的记载,商朝对“乱政”和“疑众”均处以“杀”,下列行为中,属于“乱政”的是()(2019年一综一第28题)
中国法制史上出现的下列法律形式中,具有判例法性质的有()(2012年一法综一第30题)
下列情形中,侵犯了公民宪法权利的是()(2010年一法综一第12题)
《法经》六篇中,有关侵犯财产的犯罪规定在()。
西周时期已明确区别民、刑诉讼,争罪日()。
随机试题
甲与某工厂订立了一份买卖汽车的合同,约定由工厂在6月底将一部行驶3万公里的卡车交付给甲,价款3万元,甲交付定金5000元,交车后15日内余款付清。合同还约定,工厂晚交车一天,扣除车款50元,甲晚交款一天,应多交车款50元;一方有其他违约情形,应向对方支付违
常用“0T”试验皮试液的浓度是
患者,男性,48岁,乙型肝炎病史10年,因乏力、低热、腹胀、少尿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指,移动性浊音阳性。该患者最可能的入院诊断为
某车祸现场,有下列伤者,应首先救治的是
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开挖工作面,四周()倍洞径范围内受开挖影响最大。
某项目流动资产500万元,流动负债200万元,固定资产1000万元。根据流动资金估算的资产负债表法,该项目流动资金为()万元。
下列关于评价投资项目的回收期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一项每年进行的全国性的调查表明,过去30年里上高中的高年级学生对非法药品的使用呈持续而明显的下降。要想从上面描述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认为20岁以下的人对非法药品的使用正在下降。下列哪项,如果正确,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设A,B和C都是n阶矩阵,其中A,B可逆,求下列2n阶矩阵的逆矩阵.(1)(2)(3)(4)
在SQLServer2008中,设在某数据库中建有如下所示的存储过程:CREATEPROCP1@aint=20,@bchar(4)AS……设有下列调用该存储过程的语句:Ⅰ.EXECP1100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