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分别写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分别写
admin
2017-03-10
34
问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分别写出这两首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并指出它们所使用的相同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现代诗歌,完成第11题。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节选)
顾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他们挨的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选项
答案
①主要意思: 题干出示的两首诗歌都属于哲理诗,分别蕴含着不同的人生哲学。 《题西林壁》借助人所看到的庐山面貌随着人的位置、视角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现象,暗喻人们由于地位、观点的差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片面性与主观性。因此,要认识事物的客观真相与全貌,必须要从狭小的空间或问题之中走出来,从整体的高度去观察问题,摆脱主观的、片面的观点。 《观书有感》通过池塘因有活水注入而保持清澈的生活现象,指明了人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知识的更新、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的道理。 ②表现手法: 两首诗歌均运用了借景说理的表现手法。《题西林壁》借眼前所见庐山之景来深发人生哲理,《观书有感》则以方塘因活水注入而始终清澈来阐释读书吸取新知识从而保持思想活跃的道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0zT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小学语文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小学语文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要反映2005~2009年来一年级人数及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完成《体积与体积单位》新课教学后,教师布置以下练习:(1)粉笔盒的体积约是1()(2)橡皮的体积约是10()(3)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4)一张课桌的桌面大小约是50()结果发现一部
六年级(1)班三名同学,结伴骑自行车从学校出发到西湖春游,已经走了全程的,如果再行9千米,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之比为5:2,那学校到西湖的路程是()千米。
简述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产生和发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有一位文学家,家道中落,尽管“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却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成了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名著,这位文学家是()。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饮酒二十首.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
初机有骏犬,名日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正午牡丹[宋]沈括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①,一见日:“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②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
随机试题
下列哪项因素能刺激心房钠尿肽的释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是
较早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的检查项目是( )。【历年考试真题】
()是指房屋承租人将承租的房屋再出租的行为。
以下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互联网电商平台已成为知产权犯罪的高发区域,针对这一现象,阿里巴巴首次聘请10位“特邀知识产权保护监督员”,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商家代表,参与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除了开放电子邮箱统一收集处理监督员反映的情况外,电商平台还制定了监督员履职规则,监督
关于教育的功能,正确的是
Howbeautifullyshesings!Ihaveneverheard______.
From:CorporateRelations-LondonTo:CorporateEmployeesSent:Friday,08April20-12:22:07P.M.Subject:RevisedCodeofEt
FrenchCultureFrenchculturehasbeenknownfortheresilienceofitspeopleandaestheticsenseincinema,cuisineandfashio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