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师:我们现在做个小练习,大家将以下词人按照婉约派和豪放派进行划分。 (PPT展示:柳永 苏轼 李清照 秦观 温庭筠 辛弃疾 岳飞) (生讨论发言,教师

admin2021-06-01  16

问题 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师:我们现在做个小练习,大家将以下词人按照婉约派和豪放派进行划分。
    (PPT展示:柳永  苏轼  李清照  秦观  温庭筠  辛弃疾  岳飞)
    (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师:辛弃疾是南宋著名将领、豪放派词人,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有没有同学能够背诵其中一首词作。
    (生1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生2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师:看来同学们功课做得很足啊,其他同学来点评一下这两位同学背诵得怎么样。
    生3:生1语气很婉约。既然辛弃疾是豪放派,语气就应该更豪放一些,大气磅礴一些。生2能把自己的感情代入词中,朗读得既流畅又情感充沛,我很喜欢。
    师:你点评得很到位呀。无论我们是否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和情感,但是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其创作的词作风格应当是沉雄豪迈的,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应豪迈一些。我们今天先来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听一下音频,大家体会一下其语言风格。
    (教师播放音频)
    师:从刚才的音频中,大家对朗读者读的哪个词或哪一句比较有感触?
    生4:“把吴钧看了,栏杆拍遍”,读出了那种无奈的感觉,很心酸。一想到作者把“栏杆拍遍”都无人能理解他的登临之意,我就觉得好惨好凄凉呀。
    师:那你能表演一下这一场景吗?
    (生4表演)
    师:表演得很形象,我们都欠你一个“奥斯卡金像奖”啊!刚才这位同学表演的“辛弃疾”到底在登临建康赏心亭时看到了什么,才发出了“无人会,登临意”的感慨。有没有“画家”用口头语言为我们描绘一下他看到的图景?
    生5:楚天千里辽阔,秋天冷寂清凉,冷清的江水流入天际,在秋天看起来没有结束的时候,眺望远处的山岭,那群山像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秋日的余晖照在亭子里,孤雁凄惨的叫声从天空划过,冷清的秋天里,只有我这么一个流落江南的游子。
    师:很有画面感啊,有VR即视感,感觉身临其境!这景在词人眼里是美的吗?
    生:不美。
    师:为什么呢?
    生6:作者说了,他是“江南游子”,在异乡,又是在秋天,凄凉孤独呀,所以景色在他眼里不美。
    师:他仅仅是因为自己是流落异地的“江南游子”而悲伤吗?
    生6:应该是吧。文章中都已经说了。
    师:那我们接下来再读读下阕,揣摩一下辛弃疾登临的真正意味。现在大家齐读下阕,要注意语气和感情哦!
    (生齐读下阕)
    师:大家找一找下阕中有哪些语句是表达作者情感的?
    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揾英雄泪”。
    师:辛弃疾,在上阕是一位“江南游子”,在下阕就成为一位感叹流年的老者。作为将领,作为英雄,他年岁渐增,想要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不能实现,担心国家安危却只能徒增悲愁。他登临之时,只能把栏杆拍遍,借拍打栏杆来发泄情感。
    问题:
请简要分析教师是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选项

答案①教师将教学内容问题化,通过有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开展教学活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以问促思。启发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针对学生对文本的多样化解读,教师采用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给予了学生积极有效的反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例如,“表演得很形象,我们都欠你一个‘奥斯卡金像奖’啊”。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教学地位,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体。 ②教师通过组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实现了“生态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自然地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引导学生做练习,请学生背诵辛弃疾的词作,引导学生品读自己有感触的词句、表演词人情态、口头描述词的画面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研读文本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在更宽广的选择空间中发展各自的语文特长和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能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作者对话的主体。 ③教师合理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丰富、更立体、更长效,从而更好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掌握者。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2g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