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下面七年级音乐课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教学课题】海顿和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交响曲》)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探究了解海顿的代表作品《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

admin2017-06-22  34

问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下面七年级音乐课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教学课题】海顿和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交响曲》)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探究了解海顿的代表作品《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并唱会歌曲主题旋律。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听辨出交响乐队中乐器的不同音色。
知道变奏曲式以及变奏手法,并能通过音响对乐曲中的变奏手法进行判断;能够在对比中听辨出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并能够记住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海顿及主要贡献。
【教学过程】
(一)听音模唱
1.教师带领学生做听音模唱练习:
①用“u”演唱。
②用音名演唱。
2.教师带领学生做和弦连接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体验古典主义时期的简单和声特点。
(二)学唱主题
1.教师给出节奏型后引导学生将模唱旋律做节奏变化练习。
2.学生听写教师所给节奏音型,并进行练习。
3.教师带领学生完整聆听主题旋律,出示主题旋律。
4.唱主题感受力度及速度变化。
①带领学生边看边模仿指挥家的指挥片段,感受强弱力度如何表现。
②带领学生边指挥边按照强弱视唱主题。
③教师将指挥换成节拍器带领学’生唱主题,在体验强弱力度变化的同时,感受速度相当稳定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古典主题时期力度变化简单、速度相对稳定的特点。同时,训练学生看懂指挥的习惯。
(三)体验主题变奏方法
1.体验变奏方法之一——附加旋律。
①依旧用节拍器作为指挥,教师用钢琴演奏附加旋律,将主题进行变化。
②教师在学生演唱的主题旋律上方用小提琴继续做附加旋律的演奏。
2.体验变奏方法之二——变化节奏。
①教师引导学生变化主题旋律节奏。
②学生演唱,体验变化节奏的变奏手法。
3.体验变奏方法之——变化音色。
①教师播放三段音乐片段,回答主题旋律的音色发生怎样的变化?
②学生视听三段音乐片段,在学案上写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一段:主题旋律是由管乐器演奏的。
第二段:主题旋律是由弦乐器演奏的。
第三段:主题旋律是由全乐队加定音鼓乐器演奏的。
4.体验变奏方法之四——变化调式。
①教师引领学生按照学棠上的提示,将刚才熬唱的主题旋律转换成小调式,写出旋律并演唱。
②学生根据学案的提示尝试完成并演唱。
5.归纳总结变奏曲及变奏曲式。
【设计意图】教师在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目的是/学生能够在深度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变化加以充分体验和感受,清楚地认识到作品中所运用的不同的变奏手法。
(四)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教师播放音乐,要求学生记录变奏的顺序。
2.学生聆听音乐,记录出现的变奏顺序。
主题+变奏一(附加旋律)+变奏二(变化调式)+变奏三(变化节奏)+变奏四(变化音色)+主题
3.介绍作曲家海顿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确立了交响乐的规范,形成典型的古典交响曲模式——四个乐章:快板奏鸣曲式一慢板变奏曲式一快板小步舞曲一快板曲终。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在完整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听辨出四个变奏方法的顺序,验证他们对几种变奏方法是否掌握。借此适时让学生了解海顿对交响乐的重要贡献。
(五)总结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1.总结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和声相对简单、力度变化简单、速度相对稳定、结构严谨规范。
2.聆听两个音乐片段,学生从中辨别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本课的欣赏教学活动,在让学生学习了解变奏手法及变奏曲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简要总结古典主义的风格特点,并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选项

答案此教学课例是一个很不错的课例。 (1)优点:对于海顿《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交响曲》)的这节课,教学设计平文质朴,教学过程条理清晰。能够在认真研究教材、深入分析作品、具体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在整节课中,老师和学生共同走进海顿的音乐创作空间,通过聆听、体验、模仿、编创等环节,感受体验了这位交响乐之父的音乐创作风格,学习掌握了变奏曲式及变奏的基本手法。 这节课可以说是回归音乐本源的一节课。不论在听的过程中还是在唱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领着学生,关注音乐的发展变化,探索使音乐发生变化的因素等,改变了以往只关注音乐情绪感表现的浅层次的欣赏教学过程。这说明师有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对音乐课程的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把对音乐表现要素的感受和体验作为本课学习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始终都在围绕这一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这一设计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学生从模唱主属和弦到变化节奏练习;从感受主题音乐力度变化到感受音乐速度相对稳定的特点:从体验附加旋律到将主题转换成小调式旋律进行演唱,均是围绕音乐要素而实施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这种深度地探索实践中,感受并了解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基本特征,也认识到音乐表现要素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教学课件的演示、学生的演唱等均紧紧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巧妙地将内容与形式相呼应,不矫揉造作、水到渠成,既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又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本课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学中老师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有意识地训练了学生听、唱、写、创的能力。 听——听音模唱、听记节奏、听力度变化、听速度变化、听音色变化、听调式色彩变化等; 唱——唱和弦连接(要求音准)、唱主题(要求能控制力度、速度)、唱大小调式转化的主题旋律(要求同音转换迅速)等; 写——写老师弹奏的旋律、写变奏使用乐器的名称、写变奏顺序、写变化的节奏等; 创——创作节奏(编创出主题节奏的变化)等。 学生在以上听、唱、写、创的实践活动中,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训练和提升。这种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在为学生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搭建桥梁、铺设道路,非常值得音乐教师们学习和借鉴。 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探究了解海顿的代表作品《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并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听辨出交响乐队中乐器的不同音色。 知道变奏曲式以及变奏手法,并能通过音响对乐曲中的变奏手法进行判断;能够在对比中听辨出欧洲占典乐派的音乐风格,并能够记住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海顿及主要贡献。 (2)缺点:教学目标应分三个维度叙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感受《惊愕交响曲》的音乐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听辨出交响乐队中乐器的不同音色。知道变奏曲式以及变奏手法,并能通过音响对乐曲中的变奏手法进行判断。 知识与技能:唱会歌曲主题旋律;辨认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记住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海顿及主要贡献。 本课例没有明确写出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惊愕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听辨出交响乐队中乐器的不同音色。 难点:乐曲中的变奏手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3wH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