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有限责任公司拖欠乙股份公司货款不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有限责任公司拖欠乙股份公司货款不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min
2009-03-15
46
问题
甲有限责任公司拖欠乙股份公司货款不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张某连续持有乙公司1%的股份已达 3个月,张某有权请求乙公司监事会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还款
B、王某、李某、于某连续合计持有乙公司1%的股份已达1年,三人有权请求乙公司监事会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还款
C、乙公司监事会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未提起诉讼的,王某、李某、于某三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还款
D、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会使乙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王某、李某、于某三人有权不向监事会请求,直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还款
答案
1
解析
《公司法》第152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该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只有连续180日持有公司1%以上的股份的,才能请求监事会或者监事提起诉讼和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A选项中张某连续持有公司1%的股份只有3个月,所以张某无权请求乙公司监事会提起诉讼。B选项中王某、李某、于某连续合计持有乙公司1%的股份已达1年,所以三人有权要求乙公司监事会提起诉讼。监事会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未提起诉讼,三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情况紧急的,三人有权直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所以BCD选项均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4cW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李纳德向北京市海淀区苏菲家政公司要求委派一位擦玻璃工。苏菲公司委派工作人员小梅前往。小梅在擦玻璃时,不慎将李纳德的波兰琥珀打碎。李纳德让小梅赔,小梅说赔不起。李纳德找苏菲公司,该公司称琥珀是小梅打碎的,与其无关。李纳德遂向人民法院起诉。小梅、苏菲公司的诉讼
下列关于诉的类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在同一诉讼程序中,甲对乙提起两个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民事诉讼法》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提起中,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不包括下列哪项情形:()
下列做法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涉外民事程序特别规定的是:()
北京甲公司与山东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专利转让合同。合同约定:“因本合同发生的争议,提交青岛地区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甲公司向青岛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乙公司则向甲公司所在地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法院立案受理后,甲公司对该院管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8年3月,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消费者举报。甲装修公司为争取到更多的装修业务,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个人联系电话及住房认购面积等个人信息300余条,并向这些消费者个人拨打广告电话、发送广告短信,对本企业装修业务进行推销。令这些消费者
张某因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被判刑,孙某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也在其中,买方是某公司。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法考真题]
随机试题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药品的过程一般是
A.息风止痉B.清热解毒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羚羊角的功效是()
一头皮撕脱伤的患者,头皮撕脱面积较大,骨膜完整,如无头皮回植的可能,最佳治疗方案应为
变性蛋白质和天然蛋白质的区别在于()
()是环境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项目立项是()的标志。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下列归夫妻一方所有的是()。
()不具有法律效力。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主要分歧是()。
材料一:《春秋繁露.精华》:“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材料二:《盐铁论.刑德》:“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时有出于律之外者。”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