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原理。
简述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原理。
admin
2020-04-17
78
问题
简述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原理。
选项
答案
加因素法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69)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此方法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根据此逻辑,如果事先可以发现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对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有所影响,那么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的时间变化,进而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加因素法假定,当两个实验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阶段时,它们将对总反应时产生独立的效应,即不管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如何,另一个因素对反应时的影响是恒定的,即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加因素法的基本手段是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 斯腾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这个条件无法满足,就不能使用加因素法。
解析
理解加因素法实验要明晰该方法的侧重点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在加因素法实验中,通过对影响每个加工阶段的因素进行操作处理并观测反应时的变化来探究这一加工阶段是否存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4mA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心理学312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心理学312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图是()
某中学初一、初二的学生接受同一个测验,初一学生平均分为65分,标准差为5,初二学生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6。结论正确的是()
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分数,平均数是27,方差是9。将这组数据转化为Z分数后,Z分数的标准差为()
在概化理论中,与经典测量理论中真分数的概念最接近的是()
“大五”人格结构模型中的五个因素是外倾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和()
根据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个体身上所具有的最典型、最概括的人格特质是()
研究错误记忆的常用方法有()
考察7、8、9岁三个年龄组女生对四种不同材料的不同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
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五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
某种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往往是以相同的方向发生相互作用。这就是基因型与环境的相关。造成基因型与环境的相关的方式包括
随机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①,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捣谦②。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
患者,男,72岁,因冠心病间断发生左心衰竭3年,半天来与家人争吵后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急诊入院,体检:UP90/60mmHg,R28次/分,神清,坐位口唇发绀,两肺满布湿啰音及哮鸣音。急诊护士应给予患者的吸氧方法是
患者,男,36岁。因发热、食欲减退、巩膜黄染、肝功能异常,疑为甲肝而入院。对其身份证、工作证、笔记本、钱币等的消毒方法是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都是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因此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作为许多酶的辅酶或辅基的成分,在代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磷酸吡哆醛的主要功能
下列需除锈的材料或工件中,不宜采用火焰除锈的有()。
为了使岗位工作丰富化。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254个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单位,任意两个单位的志愿者人数之和不少于20人,且任意两个单位志愿者的人数不同,问这些志愿者所属的单位数最多有几个?()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苏联在战略上弱于美国,表现在()。
在Excel工作表中存放了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所有班级总计300个学生的考试成绩,A列到D列分别对应“学校”、“班级”、“学号”、“成绩”,利用公式计算第一中学3班的平均分,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Today’strumpetisoneoftheworld’soldestinstruments.Itistheresultofmanycenturiesofdevelopment.Althoughitlooks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