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原理。
简述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原理。
admin
2020-04-17
36
问题
简述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原理。
选项
答案
加因素法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69)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此方法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根据此逻辑,如果事先可以发现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对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有所影响,那么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的时间变化,进而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加因素法假定,当两个实验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阶段时,它们将对总反应时产生独立的效应,即不管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如何,另一个因素对反应时的影响是恒定的,即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加因素法的基本手段是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 斯腾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这个条件无法满足,就不能使用加因素法。
解析
理解加因素法实验要明晰该方法的侧重点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在加因素法实验中,通过对影响每个加工阶段的因素进行操作处理并观测反应时的变化来探究这一加工阶段是否存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4mA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心理学312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心理学312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试述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各自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强调注意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某个特定阶段的理论有()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
根据毕生发展理论,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列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计算它们相关系数最恰当的公式是()
衡量测验跨时间一致性的信度称为()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类型是()
先向被试呈现有一定次序或位置的刺激系列,然后把刺激系列打乱,要求被试按照刺激呈现的次序或位置复原,这种研究记忆的方法属于
下列选项中,属于情绪主观体验测评方法的是
随机试题
为了减少裂解时的结焦量,可以向原料中加入结焦抑制剂。添加的结焦抑制剂种类很多,可以采用()。
下列哪种情况可放置宫内节育器
数字X线摄影与常规X线摄影的相同点是
以下对于国际私法的基本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
公益金可以用于()。
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情形中,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设A,B为满足AB=0的任意两个非零矩阵,则必有
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include<iostream>usingnamespacestd;intmain(){intBum=500;int&ref=num;ref+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