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以下是关于“地形图的判读”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生: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展示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示意图和山体不

admin2019-10-28  14

问题 材料:
    以下是关于“地形图的判读”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生: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展示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示意图和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活动:制作山体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让学生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制作步骤:
    (1)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
    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高低不同的两个山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山坡;还要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
    (2)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
借鉴;帮助学生在已做成的雏形上使山谷、山脊的凹凸更加突出。
    (3)学生找出自制山体中的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指出两个山顶的相对高度是哪部分。
    教师展示山体模型,请学生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学生判读地形。
    教师出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指导学生利用各自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学生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此次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选项

答案制作山体模型可能会比较耗费时间,知识点讲解时间不充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能比较差,完不成模型制作的要求;七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得还不完善,对于复杂的地形图还难以分析;学生可能无法自己总结山体各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5rD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