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动保护的任务和方针。

admin2022-12-27  67

问题 试论劳动保护的任务和方针。

选项

答案劳动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劳动保护,是指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保护,又称劳动安全卫生或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的任务是同职业伤害相联系的。所谓职业伤害,是指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人身造成的有害后果,它既可能表现为急性伤害,即劳动者伤亡事故,也可能表现为慢性伤害,即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身体早衰。所谓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劳动过程中的物质因素(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环境等)固有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能所含的危险性或危害性。它的存在,只表明劳动过程中存在发生职业伤害的客观基础,但并非一定都会造成职业伤害。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防护手段会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有效。因而,职业伤害既具有客观现实性,又具有可避免性,由此才提出了劳动保护的要求。职业伤害的客观现实性表明劳动保护具有必要性,职业伤害的可避免性则表明劳动保护具有可行性。 一般言之,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转化为职业伤害,必须具备一定的诱发或激发条件。 这种条件包括: (1)物质条件的不良状态,主要指原材料、燃料的质量不合格,机器设备不符合运转、使用要求,物资存放、包装不合要求,以及劳动场所存在问题,等等。 (2)人的错误行为,主要指企业管理者的违章管理行为、劳动者的违章操作行为。 (3)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足和应付手段欠缺。 因此,劳动保护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多种手段控制潜在职业危害因素向职业伤害转化的条件,使职业伤害不致发生。也就是说,劳动保护的任务,就是在职业伤害发生之前积极采取组织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尽可能地消除职业伤害所赖以发生的条件,从而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为了实现劳动保护的任务,我国的立法要求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是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当优先满足安全的需要,即安全重于生产,而不允许以生产压安全。“预防为主”,即防重于治,这是处理职业伤害的预防与治理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它要求把劳动保护的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要求尽量采用直接安全技术,制造和使用无害设备和无害工艺。而不要在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形成之后,甚至造成职业伤害之后,再进行治理和补救。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p2D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劳动法题库法学类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