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液体压强,这节课,我们学习大气压强。 大家看PPT(图6)一起朗读。 (学生朗读PPT展示的内容) 老师:同学们,大家

admin2018-01-31  13

问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液体压强,这节课,我们学习大气压强。
    大家看PPT(图6)一起朗读。
    (学生朗读PPT展示的内容)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了吧?有谁能说说?
    (学生都低下了头,没谁出声)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大气压强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坚实的大地,养育、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层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层。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百千米,主要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大部分气体在距离地球表面几十千米厚度的范围内(图8—32)。

    老师:我们来看一个实验(老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用硬纸片盖在杯口后迅速翻转)。
    老师: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纸片被水吸住了;纸片跟杯口黏在一起了;纸片湿了……)
    老师:你们是怎么看书的?纸片下方什么都没有了吗?其实是大气压强将纸片托住了。请同学们举出在生活中其他利用大气压强的事例。
    学生甲:吸盘,吸管喝饮料,拔火罐。
    老师:还有吗?
    学生乙:纸放在手上往前推.掉不下来。
    老师:同学们看PPT(图7),这是书上的实验,谁来解释一下?

    (学生没有出声)
    老师:唉!铁皮罐是被罐外大气压压瘪的!知道吗?
    学生:(齐声地说)知道了!
    老师:好!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大气压强,也知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好!剩下的时间大家再朗读几遍教材。
    学生丙:老师,我还是不太懂。
    老师:你先读几遍再说。
    问题:
对上述课堂实录中老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选项

答案①教师角色的把握: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该教师不能转变自己的角色,过分依赖教材,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悖的。 ②教学内容的处理:该教师一味地让学生朗读教材,这种过分依赖教材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新课改后,教师要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此外,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具有科学性,在授课过程中也不注意物理思想、方法的合理渗透。 ③教学方式的选择:该教师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重结论轻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纯灌输式的学习,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该教师未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学会知识与技能,没有学会学习方法。该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非常狭隘,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定义过于简单。 ⑤教学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该教师不仅没有给出合理的解答,更没有给予学生应有的激励和引导。因此,该教师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PJ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