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死后,全球很多媒体都以他的死为头版头条,同时配发了他的死亡照片。请运用新闻传播相关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

admin2015-09-21  36

问题 卡扎菲死后,全球很多媒体都以他的死为头版头条,同时配发了他的死亡照片。请运用新闻传播相关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


选项

答案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死了。这条新闻几乎成了第二天所有国家主流报纸的头版新闻,同时出现的还有卡扎菲的那张“制服被鲜血染红,标志性的头巾不见了,眼睛还是睁开的”,看似还活着实际已经死去的照片。这样大规模、大尺度、步调一致地刊登尸体照,在近十年来的世界报界还是前所未有的。这种集体突破新闻图片使用道德底线的现象值得研究。 诚然,卡扎菲之死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报纸在报道这一事件时若只有文字而无图片,则难以满足读者“百闻不如一见”的求证心理,这对读者的知情权也是不大不小的剥夺。从读者心态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甚至是绝大多数读者还是希望看到血腥、恐怖照片,希望得到这样的感官刺激。可以看到,有相当多国家的报纸,头版图片的选择与使用都极力渲染血腥恐怖的视觉效果,以此来吸引读者眼球。如图中,《每日邮报》、《太阳报》、《每日新闻》这些报纸均对图片进行了剪裁,有意突出了卡扎菲的尸体、展示尸体上的血污。的确,这取得了吸引受众注意的效果。但是,报纸不是一般的普通商品,不能一味地满足受众的所有需求,而是有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因而,在报道卡扎菲之死时,媒体应该秉承人文关怀的精神,而不应该过度渲染刺激。 媒介既是经济主体,又是社会公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履行其社会职责,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媒介应该向大众提供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的信息,引导大众,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球大部分媒体在报道卡扎菲之死的新闻时,都过度迎合了受众的不良趣味。他们为了取得受众关注,追求经济利润,刊登卡扎菲之死的血腥照片,满足受众的视觉刺激。在追求轰动和刺激效果的同时,完全置媒体的人文关怀于不顾。 那么怎样进行报道才能体现人文关怀,又满足读者知情欲呢?美国主流报纸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对这一新闻的报道定位相当明确:卡扎菲政权的结束而非卡扎菲本人的死亡。因此,他们在图片的选择与使用上也显得相当克制和谨慎,多以欢庆胜利的群体照片做主图,以卡扎菲生前照作为辅图。卡扎菲死亡的照片血腥恐怖,会给读者心理上造成某种程度的不适,编辑回避这样的照片,也是一种人文情怀的表现。此外,他们对事件均是客观报道,而不见借题发挥、炒作新闻的痕迹。 一代独裁者卡扎菲死了,世界各国报纸最后一次集体消费了他的形象,丧失了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意义在于,给死者以人格尊重,同时也使生者获得尊严。无论对于谁,无论媒体环境如何变化,新闻图片的使用还是应该保持一个道德底线。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dh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