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案例: 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在大烧杯中放入水,再将一个装水的试管放在烧杯中,然后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如图5所示。如果继续加热,则( )。 A.试管中的水温可达到沸点但不沸腾 B.试管中的水将会
案例: 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在大烧杯中放入水,再将一个装水的试管放在烧杯中,然后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如图5所示。如果继续加热,则( )。 A.试管中的水温可达到沸点但不沸腾 B.试管中的水将会
admin
2018-03-31
55
问题
案例:
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在大烧杯中放入水,再将一个装水的试管放在烧杯中,然后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如图5所示。如果继续加热,则( )。
A.试管中的水温可达到沸点但不沸腾
B.试管中的水将会沸腾
C.上述A和B所述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D.烧杯中的水沸腾需要大量吸热,所以试管中的水达不到沸点,也不可能沸腾
解:持续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试管中的水会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故本题选B。
问题:
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该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选项
答案
教学思路: 结合例题。强调:学习了汽化的两种形式,学生应该熟练掌握沸腾和蒸发的条件,其中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①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 ②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沸点后,就和大烧杯中的水温保持一致,因此,小试管不能继续从大烧杯中吸收热量。这说明,小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沸点,但却无法继续吸热,不满足沸腾的条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Ax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不考虑质D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请针对此课设计一个说课稿。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多种,对各种污渍要考虑其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加酶洗衣粉,主要原因是()。
小红养了一盆花,由于她每天给花浇水,致使花的根腐烂,植株死亡,其原因是()。
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
在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中,感知右手烧伤和左腿迈开的神经中枢依次是()。①左半球躯体运动中枢②左半球躯体感觉中枢③右半球躯体运动中枢④右半球躯体感觉中枢
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前,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采集蚯蚓进行观察,并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顺序最恰当的是()。①蚯蚓怎样运动②蚯蚓体形有什么特点③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④大雨过后蚯蚓为什么跑到地面
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花的结构”是“开花与结果”一节的重点内容,某中学生物教师为巩固学生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动手能力,激发其探知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为学生准备了废旧的白色泡沫、多种颜料、粉红与绿色卡纸、细线、废旧毛衣针(金属)、牙签、胶水等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和制
随机试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打工子弟学校是城市为解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开办的学校,这
女性患者,23岁。间歇性心悸,气促3年,劳累时加重。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咳嗽,4天前出现心悸和气促加剧,双下肢水肿。查:T37℃,R34次/分,P108次/分,律不整,BP80/50mmHg。半坐位,四肢指(趾)端及唇轻度发绀,扁桃体Ⅱ度
患病动物体表发热,咳声不爽,声音宏大,鼻流粘涕,呼出气热,口渴喜饮,舌苔薄黄:口色短津,脉象浮数。按照中兽医理论,上述症状属于以下哪种疾病?()
下列居住区各项用地占总用地百分比的指标,正确的是:[2011-22]
【2009—3】题16~20:某10kV变电所,10kV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请回答下列问题。若变电所地处海拔高度3000m,室内实际环境温度25℃,规范规定室内高压母线长期允许载流量的综合校正系数应采用下列哪一项数值?
技术方案中,资本金的出资形态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经过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的其他形式出资,但不包括()。
按照在金融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金融中介可分为()。
学院模式的优点有()。
“曲高和寡”出自战国宋玉的《对楚王问》,这一成语的本义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多指知音难得。引申义是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它所体现出的道理是()。
A.tendtoB.consideredC.ariseD.thinkofPhrases:A.itmaybe【T13】______foolishB.misunderstandings【T14】______betweenp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