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2016年,我国为什么先是双顺差,然后逆差?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什么区别以及货币政策是如何实施的?两种情况下货币投放有什么不同?采取何种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如何发挥作用和实现其功能的?(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真题)

admin2018-11-25  39

问题 从2001—2016年,我国为什么先是双顺差,然后逆差?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什么区别以及货币政策是如何实施的?两种情况下货币投放有什么不同?采取何种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如何发挥作用和实现其功能的?(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真题)

选项

答案(1)2001—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内的高储蓄率和低投资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2)国内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3)外贸竞争优势的增强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4)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5)长期实施的出口引资政策和外资政策的扭曲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民币升值压力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2)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3)国际投机资本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2012年至今,尤其是2014年以后,我国双顺差局面开始扭转。 双顺差时期货币投放:央行主要以外汇占款的形式进行基础货币投放,即买入外汇,投放基础货币,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逆差时期货币投放:再贷款逐渐取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渠道,同时,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和其他流动性支持工具也作为投放货币的重要补充。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的流程是这样的: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形成基础货币投放。对中央银行而言,资产方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增加,负债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款也相应增加。对商业银行而言,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可贷资金增多。其次,商业银行再将从央行获得的再贷款转贷给企业,进而形成基础货币派生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每次贷款行为都会派生存款并创造货币,形成广义货币供给。 从外汇占款与再贷款投放渠道来看,两者派生机制存在天然差别。在依靠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先有存款(企业结汇),后有贷款(资金运用),也就是说存款创造了贷款。但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的情况下,正好相反,商业银行先有贷款(资金来源是再贷款),后有存款,也就是贷款创造了存款。 双顺差时期货币政策: 双顺差直接冲击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由于外汇占款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央行在这一时期采取了一定的旨在弱化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的负面影响的“对冲”操作,如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回收流动性。而这些负面操作给市场带来很大的波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我国经济面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逆差时期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降息、降准、再贷款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增加货币供给,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央行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却并没有带来货币供给增速的快速回升,社会融资成本依然高企,原因在于在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从外汇占款向再贷款转变过程中,货币政策会自动产生“紧缩效应”——商业银行存贷比下降、社会融资成本上升即资金价格波动加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oba777K
0

最新回复(0)